□ 記者 張寶勤
近期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趨緊,也給發展國際經貿交流合作帶來巨大挑戰。在后疫情時代,我省如何堅持走開放和國際合作道路,在雙循環戰略下更好地發揮外循環的作用,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加深和拓寬國際合作領域?
針對省政協委員羅掌權在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后疫情時代重振國際經貿交往合作》提案中提出的建議,省商務廳日前已出臺6項政策措施,“將進一步加大在重點國家(地區)、重點項目方面的招商引資力度,利用好各類經貿平臺資源和互聯網+的科技優勢,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府效能,推動我省經濟跨越式發展”。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省商務系統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商務發展,積極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全省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消費市場回暖向好,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不斷深化,外經貿發展穩定增長,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加大,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商務發展主要指標取得積極成效。
“‘一帶一路’倡議和雙循環戰略是陜西開展國際經貿的主線。”羅掌權調研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國際交往和合作的新調整、新變革、新特性和新趨勢,如全球化受制和各國加速本土化傾向、世界經濟新區域化格局形成、各國政府出臺疫情新金融和貨幣政策、疫情引發技術創新和進步等,其影響可能從階段性、局部性轉化為長期性、普遍性。
在提案中,羅掌權提出了調整對外經濟發展思路,制定短、中、長三期國際合作規劃,突出重點國家、重點項目;建立友好省州及友好城市;政府為疫后民間國際經貿合作搭建平臺;以5G為亮點打造數字絲綢之路;幫助現有外商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等意見建議。
記者從省商務廳了解到,去年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后,全省商務系統強化政策保障,夯實基礎工作;利用“互聯網+”平臺,做到招商引資“不停步”;加強國際招商平臺建設,努力開創招商工作新局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保護外商在陜投資合法權益。
統計顯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省商務廳鼓勵并指導各地市創新拓寬招商引資方式和渠道,通過網上洽談、視頻會議、在線簽約開展招商,對重點國家(地區)、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要項目進行網上專題推介。先后在線舉辦了針對東盟、美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招商引資活動,促成了一批外資項目落地陜西。陜西省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云簽約活動在線舉辦,47個重點項目利用網絡平臺成功簽約,涉及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能源化工、商貿服務、文化旅游、現代農業等多個行業領域,總投資1029.15億元。其中,外商投資項目9個,總投資43.45億元;省際合作項目38個,總投資985.7億元。
同時,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實施條例和2020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報請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實施意見》,編印了中、英、俄、日、韓等5個語種的《2020陜西省投資環境白皮書》。進一步完善我省全球國際招商網絡建設,發展設立駐境外商務代表處,有效調動其國際招商積極性;加強同涉外商務機構的常態化聯絡;建立起境外商務機構、國外駐華使領館商務處、境外駐華商務機構、世界500強企業駐華機構等涉外商務機構聯絡數據庫,為我省吸引外資工作提供信息保障,推介我省擬重點招商的外資項目;進一步加強省、市、開發區聯動招商,做到國際招商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指導各地市、各開發區逐步建立起一支自己的專業化國際招商隊伍。
據省商務廳負責提案辦理的工作人員丁毅介紹,針對羅掌權委員提出的建議,下一步,省商務廳將積極圍繞關中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陜南建設國家綠色循環經濟示范區、陜北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的三大區域協調發展總體要求以及全省23條產業鏈和29條創新鏈,運用市場理念和“投行思維”,把謀鏈、擴鏈、補鏈、強鏈與招大引強結合起來,優化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產業布局。重點做好推進招商引資體系建設,打造重點投資促進平臺,開展境外產業精準招商和專題招商活動,強化政策和項目落實,制定適合我省外資招引工作突破發展的務實有效政策,鍛造招商干部隊伍等6項政策措施的落細落實工作。
“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的時刻,陜西應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率先著手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加深和拓寬國際合作領域。”羅掌權堅信,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禮,必將為陜西迎來新一輪暴發式發展契機,使之成為攜手各國重振世界經濟的先鋒力量。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