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25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以上
■ 到2025年,全省旅游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旅游總人次達到9億人次,形成文化旅游萬億級產業板塊
■ 構建“一核四廊三區”文化和旅游發展新格局
日前,省文旅廳與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陜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加快推動陜西文化和旅游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陜西文化強省建設。
《規劃》以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著力發揮文化賦能、旅游為民、旅游帶動作用,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努力實現創新發展。
《規劃》由背景形勢、總體要求、重點任務、規劃保障等4部分組成,包含9項重點任務、8個專欄,系統闡述了“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游發展的基礎、面臨的發展形勢、存在的問題及機遇挑戰。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陜西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國際文化旅游中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范區、革命文化繼承弘揚樣板區。優化文化產業結構,文化產業數字化、平臺化、智能化、融合化特征更加明顯,產業布局更趨合理,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文化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益顯著提升,到2025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以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動旅游發展全域化、旅游服務品質化、旅游治理規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國內旅游和入境旅游人次穩步增長,到2025年,全省旅游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旅游總人次達到9億人次,形成文化旅游萬億級產業板塊。
《規劃》以陜西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觀空間分布為依托,統籌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提出構建“一核四廊三區”文化和旅游發展新格局。一核:建設西安文化和旅游發展核心區。四廊:建設秦嶺生態文化旅游廊道、黃河文化旅游廊道、長征紅色文化旅游廊道、絲綢之路文化旅游廊道。三區:建設古都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等融合發展的關中綜合文化旅游區,建設紅色文化、邊塞文化、黃土風情文化等協同發展的陜北國家紅色文化旅游區,建設生態文化、漢水文化、兩漢三國文化等相互促進的陜南自然風光和生態文化旅游區。
《規劃》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圍繞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游業、文旅融合4個方面,提出繁榮新時代文化藝術創作、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數字文旅創新、完善現代文化和旅游市場體系、加強文化對外交流和旅游推廣9項重點任務,統領陜西文化旅游發展大局。(記者 李衛)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