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寶勤)9月8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后,省發改委周密對接各縣(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加強分類指導,深入分析各縣(市)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明確功能定位,推動產城融合、產業融合、產業高端化,著力破解縣域資源和空間瓶頸制約。力爭到2025年,我省基本形成錯位發展、協同發展格局,絕大多數縣(市)形成1-2個產值百億元以上、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以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省發改委指出,各縣(市)要從實際出發,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推進具有發展前景的1-2個主導產業。力爭到“十四五”末,76個縣(市)主導產業總產值達到1.77萬億元,累計帶動415.36萬人就業。與“十三五”時期相比,主導產業總產值增長1.11萬億元,產值翻一番;就業人數增長205.43萬人,增長近1倍。各縣(市)要依托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條件等,堅持因地制宜,在特色化、差異化上下功夫,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縣域經濟。通過引導產業向最符合條件的縣(市)集中、布局,有效避免同質化和惡性競爭,盡快形成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富有縣域競爭力的主導產業。此外,各縣(市)要注重內部挖潛,把增收作為重要導向,圍繞主導產業和拳頭產品,發展農產品加工、電子信息、服裝加工以及餐飲、娛樂、旅游、生態農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79個,技術密集型產業31個,加快一二三產融合,創建省級三產融合示范園29個,穩就業、促增收,把依托農業農村資源發展的二三產業留在縣域,讓群眾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省發改委要求,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籌措,圍繞縣域主導產業培育發展產業鏈金融,培育和引進領軍企業、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和重大項目。在現有支持政策基礎上,對現有各類涉縣域專項資金進行整合,設立縣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鼓勵有條件的市設立配套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支持縣域主導產業培育發展和產業園區建設。要圍繞主導產業培育壯大龍頭(頭部)企業973個,創建全國知名區域品牌221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21個。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