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榆陽區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目標,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創新工作,持續推動國土綠化,不斷增加群眾生態建設獲得感、幸福感,著力打造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榆陽“樣板”。
科學開展國土增綠
“塞上森林城”提質增效行動開展以來,榆陽區承擔著85%的任務量,既是主力軍,又是主戰場。榆陽區38家企業主動認領綠化地塊,積極籌措資金3.63億元,克服時間緊、任務急、工期短等實際,與季節搶時間,春季造、夏季護、雨季補,完成繞城快速干道兩側5—10公里范圍內36.3萬畝營造林綠化任務,建成東沙楓情園、青云杜家溝、芹河沙地綜合治理等試驗示范區3個,作業區內林業生態得到明顯提升。
實施全域生態治理,榆陽區投入資金1億元,按照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圍繞“三環三帶七園七廊道”整體布局,重點實施榆陽高新區、榆林野生動物園景觀廊道、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等“一區四版塊、三園兩廊道”區域生態治理,完成綠化面積124萬平方米。按照“育苗購綠一體化”綠化模式,廣泛開展城鄉綠化美化,打造了古塔鎮王崗畔村、金雞灘鎮柳樹灘村等37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完成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古塔鎮趙家峁、榆林市三中九中等園區景區、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綠化76家;完成孟家灣波直汗村至中營盤、芹河鎮紀小灘等道路或人居環境整治綠化10個;完成岔河則鄉金禾來牧業、上河湖羊等規?;B殖場區綠化51個;完成巴拉素鎮大旭呂村等土地開發農田大網格防護林帶建設20公里。
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中,市區約3.6萬人參加,累計栽植各類苗木10.8萬株。狠抓重點生態治理工程,完成人工造林6萬畝,灌木造林3萬畝,森林撫育1.7萬畝,飛播造林、平茬復壯、封沙育林各1萬畝,退化草原修復、人工飼草基地各1.5萬畝,草地圍欄10萬延長米。
有序推進資源管護
榆陽區財政投入800萬元,引進最新“智慧林業管理平臺”和林地管理“一張圖”,對全區林草資源進行天地空24小時不間斷監測。
苗木檢驗檢疫和有害生物防治和防控方面,累計檢驗各類合格苗木近1310萬株,完成苗木產地檢疫4200多萬株。征占用林地審核及林政執法重點打擊盜伐、濫伐林木、擅自毀林修建等違法行為,截至目前共辦理各類林業違法案件115起,其中行政案件76起,罰款140萬元,刑事案件39起,拘留44人。審核審批使用林地項目73宗,使用林地面積339.19公頃。
林草防火持續發布防火戒嚴“1號令”,加大“五大祭祀日”鮮花換燒紙,設卡檢查,林業系統干部全員上崗,鄉鎮干部全員防火,冬春防火季,全區未發生較大林草火情。同時積極開展偷牧亂牧集中整治,上半年共處理亂牧羊子1520只,收繳罰款2.43萬元,有效震懾了偷牧亂牧行為。
產業發展生態惠民
榆陽區提早謀劃,狠抓林草種苗建設,對4個國有林場8千畝苗圃地進行改造提升,持續做好青云鎮李家崾村、古塔鎮杭莊村陜北苜蓿草種繁育成果監測;金雞灘鎮金海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飼草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在芹河鎮試點進行蘆草種植。
持續做好以“大扁杏為主,大果榛子、西梅,葡萄為輔”的約17萬畝特色林果基地的建設、管理、管護;試點推行古塔曹家洼村桑蠶、黃家圪嶗林下養殖等生態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注重課題研究,與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開展沙地蘋果引種栽培試驗示范、低產杏園豐產管理、長柄扁桃優良品系無性繁育與示范等9項林業科研課題;與中國農業大學戰略合作的高產優質苜蓿種植、青貯玉米引品試驗、沙區草業節水節灌示范等12個項目全部落地,出苗、長勢、試驗等均進展良好。
依托公園基地建設,做好生態文化大文章。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重點完成了“老虎高原”雕塑群、“十二生肖緣”“慢拾光”等景點,黃土地質博物館、黃土文化藝術館七月初已對外開放,成為榆林首個以自然環境教育為主題的綜合性科普示范、文旅研學教育基地,上半年累計接待游客7萬多人次。(記者 延丹 魏麗娟)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