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閆智 殷博華)11月10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推動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和修復,使得全省生物多樣性實現恢復性增長,90%以上的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保護。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制定和實施相關法規規劃、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積極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政策體系,通過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不斷強化就地與遷地保護,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積極進展。
據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言人介紹,通過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全省生物多樣性實現恢復性增長。秦嶺紅豆杉、珙桐、獨葉草、華山新麥草、太白紅杉等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野生蕙蘭種群分布擴大到秦嶺北麓,陜西羽葉報春時隔100多年,于2015年在陜西洋縣被重新發現。有著優異生態環境“天然指示器”之稱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獨葉草,今年6月在秦嶺太白山海拔2700米以下區域首次發現。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增幅、密度、DNA調查獲取率,秦嶺人工繁育林麝存欄數量均為全國第一。朱鹮被國際鳥類保護聯盟譽為“世界拯救瀕危物種的成功典范”。延安子午嶺林區的華北豹種群也是國內發現數量最大和密度最高的豹種群。開展秦嶺細鱗鮭人工馴養、繁育和增殖放流,野生資源得到逐步恢復。
據統計,目前我省分布有野生脊椎動物931種,其中以大熊貓、羚牛、金絲猴和朱鹮為代表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計159種。種子植物4600余種,中藥材3291種;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12種,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植物6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植物23種,地方重點保護植物183種。我省境內擁有已知大型真菌394種,僅在秦嶺地區,已查明的大型真菌就有207種。
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言人表示,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以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為新起點,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組織實施好《陜西省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規劃》等規劃,制定出臺《陜西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規劃》。進一步建立全過程生態環境監管體系,持續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堅決遏制新增違法違規問題;加快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評估工作,加強重要生態系統、重要物種及重要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監管;持續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科教融合,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隊伍建設。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