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起典型案例 366人被訴
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護航野生動植物
為保護第四紀冰川運動的大海遺子細鱗鮭,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開展跨區劃協同治理,并與行政機關形成“雙贏多贏共贏”保護局面;為守護好秦嶺核心保護區,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對違法進入該區域的86名游客、驢友現場進行訓誡教育……
3月3日,在第十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之際,陜西省人民檢察院西安鐵路運輸分院發布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近三年涉野生動植物保護辦案情況,發布9起典型案例。發布會顯示,近三年有366人因危害野生動植物被審查起訴。
引入“外腦”保護野生蘭花
高某某在漢中市佛坪縣西岔河鎮山坡上采挖多株野生蘭花,后被公安機關抓獲。為準確認定該案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陜西省秦嶺北麓地區人民檢察院向西安市植物園教授進行咨詢。
此后,該院結合咨詢結果召開聽證會,對高某某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并及時向行政機關發出《檢察意見書》,使刑事司法和行政執法無縫銜接。
三年來,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從陜西省林業局、西安市生態環境局以及西安市植物園等單位聘請野生動植物領域專家作為“外腦”,破除辦案中的專業知識壁壘。同時,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主動加強與林業、水產、公安環食藥支隊等單位的協作配合,破解野生動植物保護司法難題。
增殖放流30余萬尾魚苗
敖某某、袁某等人通過非法垂釣,獲取50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多鱗白甲魚。秦嶺南麓地區檢察院在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促使當事人賠償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費近5.5萬元。
黃某某和南某某因非法電魚被移送到安康鐵路運輸檢察院。在該院檢察官耐心教育下,兩人將購買的7000多尾魚苗投放入漢江,實施生態修復。
賈某某在某網絡平臺APP上發布“金雕標本”售賣信息,該標本為胡兀鷲,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秦嶺北麓地區檢察院在促使其支付相關生態損害費用后,對其出不起訴處理。
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在執法辦案中堅持懲罰犯罪與保護生態環境并重,按照“誰破壞、誰修復”原則,引導涉案當事人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
三年來,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在長江、黃河流域增殖放流30余萬尾魚苗,開展補植復綠5萬余株。同時辦理全省首例碳匯案件,與相關單位建立“秦嶺珍稀野生動物司法保護基地”“秦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等多個生態保護共建基地。
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效果
齊某某在秦嶺保護區內獵捕兩只小麂,西安鐵檢院對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楊某某在西安市高新區使用地籠捕撈水產品,西安鐵檢院酌情對其作出法定不起訴,并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意見書》,促使行政機關對其做出處罰;余某某、王某某捕獲、售賣青鹿,檢察機關考慮到兩人無直接經濟賠償能力,建議兩人擔任護河員代替民事賠償……
此次發布會上,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通過發布典型案例,促進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司法效果。
近三年來,陜西鐵檢分院聯合西安市秦保局先后在西安市長安區、藍田縣等地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巡回宣講,秦嶺北麓地區檢察院聯合藍田縣公安局、藍田縣秦保局在灞源鎮開展生態保護法律宣傳。同時,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將法治宣傳融入執法辦案各個環節,聯合法院對典型案件開展到案發地公開審理。
“秦嶺生態檢察衛士”品牌獲全國優秀稱號
近三年來,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共辦理涉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審查逮捕案件25件38人,審查起訴案件273件366人;辦理立案監督案件21件24人,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48份,向公安機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書》9份、《檢察意見書》35份;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7件36人,支持環保組織提起民事公益訴訟1件;共受理涉野生動植物資源行政公益訴訟線索3件,立案3件,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3份。
其中,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辦理的敖某某等三人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入選全國檢察機關“千案展示”;打造的“秦嶺生態檢察衛士”獲評全國優秀檢察文化品牌稱號。
今后,陜西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將繼續發揮跨行政區劃檢察機關職能優勢,構建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方位治理格局,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良好氛圍,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楊慧)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