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閆智 記者 李榮)“今年我省口岸建設運行起步穩健,發展良好。航空口岸進出口貨運量穩步增長,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保持全國前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取得實效。”12月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政府口岸辦公室原專職副主任陶紹卿介紹2021年我省口岸建設發展工作情況時他這樣說。
陶紹卿介紹,由省口岸發展專項課題組編制完成的《陜西省口岸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今年9月經省政府批準印發實施。
《規劃》系統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省口岸建設發展成就;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省口岸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空間布局,部署了6項主要任務、6項重點工程和系列建設項目;明確在“十四五”時期,我省將統籌推進口岸和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國際貿易大通道建設發展,加快形成“一核兩翼多點支撐”的口岸發展新格局。
“今年我省口岸建設運行起步穩健,發展良好。口岸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陶紹卿說,今年1月至11月,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航空口岸累計完成出入境航班3398架次,出入境旅客7.7萬人次,累計進出口貨運量6.9萬噸;中歐班列“長安號”共開行3520列,運送貨物總重約263.2萬噸,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繼續穩居全國前列。減少航空口岸國際物流成本約600萬元。
此外,我省不斷完善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和動態公開公示制度,持續推廣中國(陜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全國口岸收費及服務信息發布系統;目前,陜西“單一窗口”已上線運行國家標準版服務功能18大類、739項。今年以來,陜西“單一窗口”完成貨物申報(報關)34.79萬單,舉辦線上培訓班6期,培訓企業700余家;與21家金融服務機構合作,共上線了37款跨境金融服務產品。
今年我省已完成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和寶雞綜合保稅區的封關運行,建成了楊凌綜合保稅區一期工程,實現了西安關中綜合保稅區中省聯合驗收。目前,全省共有7個綜合保稅區,數量居全國第六位。1月至10月,全省綜合保稅區累計實現進出口額2354.5億元,同比增長23.91%,占同期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60.36%。
陶紹卿表示,下一步,省口岸辦將重點提升綜合保稅區管理機構招商能力,發揮好招商機構的促進作用;推動各綜合保稅區管理機構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對接,開發針對性金融產品;按照國家和省口岸辦“十四五”規劃部署要求,推動形成我省“一核兩翼多點支撐”的口岸發展新格局,助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為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口岸支撐。
編輯: 楊晨雨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