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月以來,西安遭遇污染超標,有市民疑惑“絕大部分的機動車都停止行駛了,怎么還有污染?”1月5日,記者聯系采訪西安智慧環保中心高級工程師蔣楠,為大家分析這場污染的“始末”。
這輪污染從何而來?
記者登錄國家空氣質量監測中心看到,1月3日,我市空氣質量指數為169,屬于中度污染。與此同時,咸陽市、渭南市的空氣質量均為重度污染,銅川市、寶雞市的空氣質量均為輕度污染。
目前,除了保障社會正常生活的發電和供熱的企業還在運行之外,街道上空蕩蕩的,既沒有了往日車水馬龍擁塞不通的私家小車,也沒有隆隆駛過的工程及渣土清運車輛;曾經熱火朝天遍布全市的建筑工地全部沉寂了下來;工廠企業封閉廠門、賓館餐廳閉門歇業。
這兩天很多市民關注疫情最新發展的同時,也在網上發出“靈魂拷問”,都處在這種全市“停擺”的狀況了,西安這污染,又是從何而來?
“剛性污染排放”沒受影響
蔣楠說,首先從西安自身說起,西安本身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占比就很低,也就是農業和工業規模有限,占比最大的是服務類的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暫停減少的污染總量并不顯著,而且工業排放中占大頭的火電和集中供熱還都沒有受到影響,但這屬于保障全市最基本生存的“剛性污染排放”了,已經是降無可降。
其次,是區域性污染問題,這次受到疫情影響的西安和咸陽兩市雖然污染排放減少,但關中盆地內還有著眾多的大型工業企業和火力發電廠、集中供熱站的污染排放仍存在,另外,廣大農村區域的散煤和秸稈等生物質燃燒的污染排放也還在天天發動著“污染末班車”。
拿1月2日來說,西安東、西兩鄰渭南和咸陽的污染都陷落在重度污染之中,而夾在中間的西安,空氣質量也不會“獨善其身”。
污染物無法擴散淤積加重
關中盆地的歲末年初時段,經常會出現持續多日的高濕、靜穩、逆溫等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導致污染物無法擴散,逐漸淤積加重。
2013年執行新版空氣質量標準以來的最為典型的兩次持續重污染過程,就分別出現在年底和年初。2016年11月26日至12月21日期間,西安市遭遇到持續27天污染超標,其中輕度污染7天、中度污染5天、重度污染11天、嚴重污染4天;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14日期間西安遭遇跨年重污染過程,污染超標持續16天,其中輕度污染3天、中度污染1天、重度污染10天、嚴重污染2天。
“對于關中盆地這‘坑小盆淺’的地理地形和因之而來的氣象條件的客觀不利,關中城市群大氣污染防控更應該切實做到聯防聯控,齊心合力治污減霾。”蔣楠說。
9日前關中地區污染將持續
這只是一次區域性重污染過程的開篇,因為靜穩、高濕、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的疊加,今后的幾天之中,關中區域的污染還會進一步滑向谷底。
記者從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1月5日至9日,我省大部受地面高壓后部東南氣流控制,濕度較大,疊加上游污染傳輸影響,空氣質量較差。
預計,關中地區大部空氣質量以中度至重度污染為主,局地可能出現短時嚴重污染;陜北地區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部分時段可能出現中度污染;陜南地區以輕度至中度污染為主,部分時段可能出現重度污染。 記者 高樂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