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 杜扶陽 攝
□ 記者 李榮
完成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秦嶺國家公園進入實質創建階段,五級林長制組織體系全面建立,全年營造林842.31萬畝,全省未發生重特大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2021年,省林業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突出全面推行林長制、秦嶺國家公園創建、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等重點工作,落實落細各項具體措施,年度任務目標全面完成、取得新成效。
省兩會召開之際,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全省林業系統將始終鎖定“深綠陜西”建設目標,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堅定勇立潮頭志向和氣魄,蹄疾步穩向綠而行,不斷深化中國增綠前線新內涵,奮力把陜西建設為美麗中國“生態綠芯”。
秦嶺國家公園進入實質創建階段
秦嶺是中國芯,創建秦嶺國家公園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華章。設立秦嶺國家公園是陜西人的夢想,也是每一名陜西林業人多年的夙愿。
2021年,陜西林業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2021年10月19日,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批復同意陜西省人民政府《秦嶺國家公園創建方案》,12月4日,秦嶺國家公園標志設計公開征集活動啟動,12月16日,陜西省建設秦嶺國家公園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秦嶺國家公園進入實質創建階段。
創建秦嶺國家公園,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祖脈秦嶺,也是讓世代子孫共享秦嶺的綠水青山。
“秦嶺經過多年修復變美了,再經若干年建設,秦嶺定會更加美麗,這是一種愿景,更是一份信心。”黨雙忍表示,全省林業人將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確保高質量完成秦嶺國家公園創建任務。
全面提升陜西生態綠軍戰力
綠色是大地的“面子”。在“面子”之下,“里子”就是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經過數十載努力,全省森林面積增加了1億多畝,意味著陜西又有1億多畝生態空間變綠了,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諸多生態功能顯著增強。
空氣變濕潤、沙塵天減少、天空變清朗,秦嶺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持續壯大,金錢豹的回歸,都是這新增1億多畝森林帶來的生態福祉,是綠色“面子”下的“里子”。但在黨雙忍看來,現在的“綠色陜西”是“淺綠色”而非“深綠色”,在陜北白于山、關中北山、秦嶺坡腳,還存在綠色斷裂帶,生態空間由“干癟”向“豐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何全面提升陜西生態綠軍戰力?黨雙忍表示,全省林業系統將堅持把建設“政治強、業務精、形象好”生態綠軍作為“一號工程”,充分發揮生態衛士學院、生態衛士教育培訓基地的作用,持續辦好“秦嶺講壇”“處長(站長)上講臺”等活動,加快知識賦能、信息賦能、數據賦能,切實提高生態綠軍能力水平。加快推進生態綠軍建設與業務工作、黨建工作等深度融合對接,優化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為推動生態空間治理高效能、挺進“深綠色”提供源源不斷的行動力量。
建立健全生態空間治理新機制
2020年12月,陜西省關注森林活動組織機構正式成立,活動執委會設在省林業局。一年來,省林業局積極作為,制定了工作規則和五年工作規劃,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目標任務,并組織開展了林長制、秦嶺國家公園、白于山困難立地造林等“建言資政”調研活動。
2021年5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全省10個設區市、楊凌示范區和韓城市,104個縣(市、區),1260個鎮,16372個村先后建立了林長制,“省市縣鎮村”五級林長制組織體系全面建立,林長制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至此,以林長制為主體,省綠化委員會、關注森林活動為“兩翼”的生態空間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關注森林活動的深入推進,全面推動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綠色經濟‘三位一體’協同發展,助力陜西生態建設實現‘十四五’精彩開局。”黨雙忍表示,下一步,省林業局將從健全組織機構、強化資政服務、推進身邊增綠、加強主題宣傳、開展教育實踐、傳播生態文化六個方面重點開展工作,指導督促各市林業主管部門積極銜接同級政協,加快推動關注森林活動機構建設,力爭2022年底,各設區市關注森林活動組織機構全面建立,為加快建設美麗陜西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