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歲序更替,華章日新。
回眸2021年省政協協商議政工作,精心選題、深入調研、務實建言……一連串關鍵詞躍然眼前。
用好話語權,發出好聲音。一年來,省政協圍繞全省中心工作,聚焦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新任務和落實“十四五”規劃、推動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等重點工作,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協商建言活動,唱好助力發展“重頭戲”,打好建言資政“組合拳”,一批有分量、有價值、有溫度的履職成果納入黨政決策,為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
2021年10月13日,沿黃九省(區)政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研討第四次會議在西安召開。 記者 杜靜波 攝
構建協商議政“新格局”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協商議政、建言資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發揮作用、取得成效,不斷開拓政協工作新局面的關鍵處。
一年來,省政協在豐富協商形式、提升協商實效上取得新突破,完善以全體會議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議為重點,以月度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等為常態的協商議政格局,進一步拓寬委員履職空間,暢通信息溝通渠道,深化提案辦理協商,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聚智添力。
為助力“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省政協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準確把握服務大局的重點,立足政協自身優勢,抓住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的重大問題,精心選題、精準建言,共安排七個類型23次協商活動。在具體實施中,通過采取分組調研、聯合調研、自主調研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注重提升調研的針對性、實效性,推進協商議政工作更加契合中心任務、更加符合決策需要、更加切合人民期盼,使政協工作始終與黨政工作同心同向、同頻共振。
緊扣全省發展重點任務,省政協就“推動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創造高品質生活”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協商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采納。
“以產業園區為抓手,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促進我省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加強疾病防控體系建設”“促進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做大做強西部影視文化品牌”……細數2021年省政協10次月度協商會議題,“小切口、議大事”成為顯著特點。
在推動發展中建真言獻良策,在服務民生上見真情出實招。圍繞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和十四運會場館建設,提升營商環境、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做好全省勞動保障工作,入黃排污口整改提升開展民主監督;圍繞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推進我省紅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鄉村旅游、促進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等議題開展集中調研;圍繞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我省軍民兩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等議題開展委員自主調研。一份份質量高、成色足的調研報告背后,是省政協持續推進協商議政工作提質增效展現出的新氣象。
為進一步完善協商機制,延伸協商觸角,提高協商質效,省政協加強創新探索,以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要求,扎實推進全省政協組織委員工作室創建工作,堅持群眾路線開展“微協商”等活動,搭建“題”有可議、“事”有范圍、“協”有規范、“商”有成效的履職平臺,助推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使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政協就在身邊。省政協還積極打造智慧政協,運用新技術新手段開展網絡議政協商,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突破“遠”的限制,形成“聚”的效應,使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工作更加務實高效。
2021年11月4日,省政協召開《關于加快推進我省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重點提案督辦協商會。 記者 杜靜波 攝
唱響調研視察“主打歌”
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主要工作是協商,主要工作方式是“搭臺”,工作主旨是雙向發力。
突出真調實研,改進調研工作。一年來,省政協落實“不學習就不調研、不調研就不協商”要求,著力在提高調查研究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做足“學”的文章,在各項調研工作前,召開調研情況通報會,收集編印推送相關政策資料,開展集中交流討論,幫助委員做足知情明政功課。注重“調”的實效,堅持分組調研和集中調研相結合、網絡調查與實地調研相結合、座談研討與閉門交流相結合,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力求真正把問題找準、把建議提實。突出“研”的質量,省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加強對調研情況的梳理分析、思考論證和綜合研判,確保提出的建議務實有依據、提出的對策管用有價值。
瞄準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問題,省政協著力推進調研視察和民主監督走深走實,助推黨政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2021年8月,省政協召開的一場專題民主監督調研情況整改提升反饋會,就是力求讓建言從紙上落到地上的一次生動寫照。此前,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了省政協該年度第一次民主監督調研,選題聚焦涉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系統性工作“勞動保障”。
專題調研組先后到寶雞、西安兩市5縣(區),深入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建筑工地、社區工廠、勞動服務中心等,廣泛聽取有關部門、企業代表、職工群眾和社區負責人等各方意見建議。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后,經過深入分析研討,一份精心打磨的調研報告出爐,提出了修訂完善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立單一或綜合性的社會保險制度,進一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持續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理順安全監管體制等切合實際的具體建議。
由于所指問題客觀精準、切中實際,所提建議科學合理,有很強的指導性、操作性,調研報告報送省政府后受到了高度重視,省級領導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對報告問題建議逐項拿出措施,計劃整改。在反饋會上,有關部門詳細介紹了政協建議落實“時間表”,并形成問題整改方案。
圍繞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入黃排污口整改提升等關乎全省發展大計的協商議題,省政協積極推動以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形式走深踩實調研步伐,找準問題關鍵,讓建言更具針對性。開展聯動調研,為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發揮人民政協在基層治理中的獨特作用,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創新實踐。
2021年6月28日至29日,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召開,聚焦“推動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議題進行專題協商,委員們在小組討論會上熱切交流。 記者 趙婧 攝
暢通提案建言“主渠道”
政協提案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方式,是黨委和政府聽取各界人士意見建議、體察民情、集納民智、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重要渠道。
一年來,省政協堅持把提案工作作為全局性工作和政協履行職能的“主渠道”來抓,提案工作整體合力不斷形成,提案質量不斷提高,辦理實效不斷增強,服務保障不斷優化。
在省政協黨組和主席會議領導下,省政協提案委員會以“高質量推進提案辦理協商”為主線,以“實施清單式答復”為主攻方向,統籌協調、開拓創新,扎實推進提案辦理工作,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案辦理協商展現新氣象、取得新成果。
2021年9月15日,對“老陜”來說是值得紀念的“高光時刻”——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在陜西舉行,陜西成為中西部首個、全國第八個舉辦全運會的省份。
2015年12月29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陜西舉辦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取得主辦權僅20多天后,在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羅興锜委員提交了《關于籌備全運會在省屬高校建設部分體育場館的建議》的提案,趙樹耀委員提交了《全運會——陜西的機遇與挑戰》的提案,委員們提出了極具前瞻性的具體建議。從正式進入“全運時間”算起,近6年來,省政協參加單位和委員們圍繞十四運會籌辦工作、城市環境整治工作以及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等共提出17件提案,其中僅2021年就有11件。
為助力十四運會精彩圓滿舉辦,2021年8月19日,省政協召開提案辦理協商會,就十四運會籌辦工作相關提案辦理開展協商督辦,充分發揮提案服務大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此外,還圍繞“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多個專題,分別召開督辦協商會,“面對面”聽取辦理匯報,提出評議意見,共商解決之道。
為進一步提高提案辦理實效,針對部分政協委員反映的提案辦理針對性不強、承辦單位以工作總結代替提案辦理等問題,自2021年起,省政協推行提案辦理“清單式答復”工作,要求各承辦單位認真分析提案建議,研究具體內容,對照提案建議逐條辦理。
“提案辦理清單”包括五方面內容:當年完成的事項(或對此前已完成工作從政策上進行解釋說明)、當年推動的工作(已啟動但尚未完結)、計劃采納的事項(未來三年內開展的工作)、不予采納的原因、其他需要補充說明的情況。“清單式答復”工作的開展,提升了辦理答復的針對性、實效性,以往承辦單位以工作總結代替提案辦理的情況得到有效克服。
2021年,省政協著力推進重點提案工作提質增效,充分發揮重點提案的示范引領作用,以點帶面推動提案辦理質量進一步提升。圍繞相關提案督辦開展視察和專題調研,促進《關于留住我省芯片制造企業的建議》《關于大力發展葡萄酒產業助力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關于在榆林建設陜西省鎂基新材料研發基地的建議》等一批提案建議得到及時轉化落實。積極走訪部分提案承辦單位,邀請提案者、黨政督促部門、新聞單位參與,檢查評議部門辦理工作,進一步推進提案辦理工作提質增效。
聚焦提案提出、辦理、督辦、服務四個環節創新工作,一大批高質量的提案經過辦理取得積極成效,為服務黨政決策、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重要支持,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拓寬社情民意“信息源”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協重要的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基礎環節和重要形式。
一年來,省政協通過正確把握定位,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拓寬信息渠道,廣辟信息來源,突出政協特色,積極反映社情民意,推進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與各類履職活動對接,著力打造“有速度”“有品質”“有溫度”的社情民意“建言直通車”。
據統計,2021年度共編報重點社情民意信息255篇,全國政協和省委采用32篇。《石峁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需強力推動》《咸陽車主熱切企盼西安繞城高速優惠政策》《美化城市不可忽略“僵尸車”整治》《省卡被“卡”在省城的尷尬——省級社保卡在西安市藥店無法刷卡支付問題亟待解決》《以商品外包標注助力垃圾分類》等78篇社情民意信息得到省級主要領導批示。《翠華路小學長安大學校區西門交通安全隱患亟需重視》《西安紅會醫院門前過街天橋建設》《“生命通道”應隨時暢通——咸陽腫瘤醫院門前主輔道隔離欄應及早拆除》等關切民聲民意的“小切口”社情民意信息得到落地落實,受到群眾廣泛贊譽……
2021年省政協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成績卓著,這背后是緊扣突出特色、創新機制、提升質效采取有力舉措的結果。一年來,省政協持續將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列入重要議事議程,將其納入年度政協工作要點,列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計劃,形成了秘書長負責、辦公廳副主任分管、信息處具體落實、專人負責的工作機制。
在充分利用政協全委會、常委會、月度協商座談會、界別協商座談會、調研視察、委員提案、走訪委員等多種途徑和方式,積極拓寬了解和收集社情民意信息渠道的基礎上,將30多名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特聘人才庫100多名專家作為特聘信息員,納入省政協社情民意信息報送系統,有力凸顯“專業視角”,有效提出“專業對策”。
樹立高質量發展導向,開創信息工作新局面。一年來,省政協把社情民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服務黨政科學決策上,放在推動基層民生問題解決上,《關于打造韓城千億級鋼鐵產業基地的建議》的社情民意信息在省級層面為韓城經濟社會發展贏得支持,也為韓城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同時,注重反映各界別、各黨派的意見、建議、要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應切合實際來界定》等信息凸顯界別、黨派集體智慧,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及時反饋。此外,突出意見建議建設性,針對老舊小區改造后續,形成了《城市老舊小區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應重視》的信息,報送后得到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各市對老舊小區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推動了相關問題解決。
為力求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做到認識到位、選題精準、報送及時、務求實效,省政協提前就全省發展重大事項向委員和有關單位發送信息約稿函,通過堅持調查核實核準,及時快速反映突發性問題,確保報送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時效性,體現政協協商建言“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度”。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