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劉三陽(中)與高新一中學生討論模擬提案。 本報記者 劉居星攝
“你們的‘提案’我看了,選題很好。一般來說,提案提出的建議應具有可操作性……”2月23日下午,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劉三陽與西安高新第一中學的學生們圍繞“提案”熱烈交談。他們討論的是一份關于“互聯網+”服務打造智慧化“醫養結合”新模式的“提案”。
這份“提案”的撰寫者是高新一中高三年級的邢韻溪、甘一迪、杜家熙、王瀟悅、同奕琿、劉浩然6名同學。邢韻溪說:“我們的爺爺奶奶現在年齡大了,這讓我們更加關注養老這一話題,并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提出可行方案。”
針對這個話題,他們通過調查問卷、線上訪談、實地采訪等方式,搜集并整理了來自各方的資料,提出“國家建立公民健康檔案數據庫,推動民政、衛健、工信等部門間信息共享”“社區搭建線上醫養結合平臺,將送藥上門、一鍵呼叫、預約面診等服務集成在老年人的智能設備終端”等建議。
“我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將建議帶到本次全國兩會上。”劉三陽表示,青少年應該多參與這樣的活動,感受協商民主的濃厚氛圍,培養社會責任感。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祁志峰也關注到了高新一中(南校區)周瑞琳、韋則羽、楊佳慧等同學撰寫的“提案”——推進人文景觀“云上”發展。
關注到疫情對旅游行業的影響,這幾位同學用兩個月的時間,通過走訪近10個旅游景點、分析678份調查問卷,將主題對準“互聯網+”文旅融合角度,前后進行了15次修改,完成了一個架構比較完整的“提案”。
“那段時間,我們凌晨3點都還在總結數據。雖然累,但是很值得。”這是同學們的真切感受。
祁志峰告訴記者,今年他有一個提案和冰雪旅游相關,與同學們的關注點不謀而合。“我愿意把他們的聲音帶到全國兩會上。”他說。
據了解,從2015年起,每年都有高新一中學生自主撰寫的“提案”經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提交至全國兩會,并有多份“提案”引發了廣泛關注,得到有關部門積極回復。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高新一中把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學生社團活動相結合,推進模擬政協課程體系建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踴躍參與。
同學們表示,從靜心發現社會問題,到實地調研、發放調查問卷,再到撰寫“提案”報告,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鍛煉,收獲了真實的成長。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