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實習記者 閆智
2021年,“90后”小伙許凱轉型成為一名新媒體內容創作者,從大學生村官、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再到新媒體內容創作者,身份的轉換并未讓他覺得不適和不安,反而使他更加期待未來的生活。
隨著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業態蓬勃發展,加之需求的個性化、定制化日益突出,勞動者就業方式越來越多元,網絡主播、視頻博主、代駕、收納師、月嫂、網約車司機等靈活的新職業層出不窮,像許凱這樣的靈活就業人員也越來越多。不久前,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靈活就業人數已經超過2億。
“選擇靈活就業不等于找不到工作,也不是隨便‘打零工’。在享受工作自由的同時,能夠堅持內心熱愛,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奮斗,這是最重要的。”許凱坦言,他最初萌生從機關單位辭職的想法時,首先擔心的是父母的反對,但經過充分交流、不斷向他們介紹自己的新工作后,他們的態度逐漸變得緩和。
近日,記者在西安走訪調查了解到,近年來,不僅網約車、快遞小哥、外賣員就業人數明顯增加,獨立攝影師、視頻制作、婚禮策劃師、文案寫手等工作也受到年輕人追捧,這些靈活就業者將興趣與工作結合,在發揮個人優勢的同時,也表達出他們自己的生活態度。而隨著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的逐步完善,也讓他們在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同時,更多了份堅定和底氣。
為進一步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日前,省人社廳、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這是我省首部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政策性文件。《實施辦法》主要從公平就業、工資支付、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職業傷害保障、平臺規則算法等7個方面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還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心的就業、社保、技能培訓和職稱評審、工作和生活服務保障等痛點難點問題,創新方式方法,優化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
不斷按下相機快門,見證每一個幸福的瞬間。從事婚禮攝影8年的屈鵬,如今已是西安小有名氣的獨立攝影師。出于熱愛,從大學開始,他便專注于攝影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大學畢業后,他入職本地一家攝影工作室,在盡力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堅持潛心鉆研攝影技術。
4年前,隨著產業環境不斷更迭,以及自身經驗的累積,屈鵬成立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主要從事婚禮紀實跟拍、婚紗攝影等工作,雖然現在剛剛進入3月,但他的拍攝預約已經排到了明年5月。
“以前沒有‘靈活就業’這個概念,只覺得是選擇了一件自己熱愛的事,想把它作為自己的事業。”屈鵬說,去年,在朋友介紹下,他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辦理了養老保險參保,“政策的不斷完善,為我們免去了后顧之憂,也讓我們更能全身心投入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在采訪中,不少靈活就業人員表示,相較于傳統的長期就業模式,靈活就業的優勢在于相對寬松的準入和退出機制。而對企業來說,在選人用人及如何用、用多久等方面也都比較靈活,尤其是一些平臺用工企業,正傾向于擴大靈活用工規模。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靈活用工課題組發布的《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指出,2021年中國有61.14%的企業在使用靈活用工,這個數據比2020年增加了5.46%。
無論選擇何種職業模式,就業的“安全感”、錢袋子的“鼓與癟”等都是繞不開的話題。
專職代駕康凱從事這份工作已有6年,“正式上班前需要繳納1000元的培訓費和押金,還要自費購買工作裝備。這幾年行業競爭越來越大,平臺也壓低了基礎收費,之前每天能收入300元左右,現在減少了三分之一。”康凱說,收入的多少受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但他最希望的還是平臺可以為自己繳納社保。
“靈活就業人員達2億的背后,是需要對這一群體穩定健康發展的保障政策。由于靈活就業一直被作為非正規就業,政策和服務管理上對靈活就業的支持不到位,影響和制約了靈活就業穩定健康發展。”省政協委員、新山海源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元彬建議,進入新發展階段,政府部門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明確平臺企業社會責任,兜牢從業人員的勞動時間、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等權益底線;各級人社部門要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完善健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投訴舉報機制,充分發揮投訴通道作用,建立平臺企業用工情況報告制度,在不斷完善的政策支持與保障下,各種新型就業模式將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讓靈活就業者更有干勁、更有安全感。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出現人物皆為化名)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