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不負好春光,信心倍增向未來。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后,我省代表委員們陸續回到工作崗位謀劃新發展。大家紛紛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以昂揚向上的奮斗之姿,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讓人才“活水”充分涌流
高質量發展是人才支撐、人才引領的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在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看來,這體現了對進一步布局國家戰略急需領域,強化內涵建設、特色建設和高質量建設的思考,也體現了聚焦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以及直面問題的決心。
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以“四個面向”為指引,突破大學“圍墻”,主動融入社會,建成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打造全國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國家重要戰略性平臺,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王樹國表示,下一步,西安交通大學將繼續探索新時代人才培養新范式,以需求為導向,培養更多“高精尖缺”人才。
推動鄉村振興,人才至關重要,需要更多善經營的“農創客”、懂技術的“田秀才”。全國政協委員、西京學院校長任芳說,西京學院作為應用型高校,將深入調研鄉村振興對人才需求的情況和特點,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高校人才高地的優勢,完成好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服務這一任務。
在科技創新上奮勇爭先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用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今年依然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期,也是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志讓表示,創新是航天液體動力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航天六院圍繞航天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以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實現航天液體動力高水平自立自強為責任擔當,從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兩個維度,提升創新發展能力。
2025年實現營業收入350億元;在宇航動力上,實現新一代運載火箭主動力發動機和商業航天發動機產業化;在航天技術應用上,聚焦節能環保和特種裝備兩大板塊,重點發展“三廢”處理、氫能液化與加注、智能包裝印刷等方面高端裝備……作為我國航天液體動力“國家隊”,航天六院“十四五”發展藍圖已經繪就。
劉志讓表示,要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基礎研究十年規劃中,發揮好液體動力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作用,完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國內外資源高效協同、社會創新力量有效利用的創新體制機制,發揮各類創新機構在航天液體動力領域基礎研究支撐、前沿探索引領、開放創新融合方面的平臺支撐作用,深化數字技術融合應用,推動智能制造擴展升級,推進數字化研發模式轉型,激發創新活力。
一直以來,全國政協委員、西安艾爾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正國在企業科技創新上不斷求索。他表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企業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要從人財物各個方面保障企業的創新活力,確保核心技術人員薪資保持合理有序增長。
談到未來發展,楊正國滿懷信心:“我們將與西北大學、陜西科技大學等高校成立重點聯合實驗室,利用高校資源增強企業研發能力。同時,更新一批儀器設備,增強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
以法治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觀大勢、謀全局、抓實事,蘊含著沉甸甸的思想力量、改革含量、民生分量。”全國政協委員、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表示。
“人民法院是國之利器、民之公器,保安全、護穩定、守正義,責無旁貸、義不容辭。”鞏富文表示,在今后工作中,我們要緊緊扭住“國泰”這個根本、始終堅持“民安”這個宗旨,加強教育、醫療、養老、育幼、住房、社會保障、“三農”等方面民生司法保障,加強對新業態從業人員、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合法權益的保護,依法嚴厲制裁惡意欠薪、虛假訴訟、拒執等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失信行為,拓展推廣“群眾說事、法官說法”“五鏈共治”等經驗做法,積極參與無訟社區、平安校園、平安醫院等寬領域、多層面的平安創建活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陜西、法治陜西。
“為鄉村振興助力,是我作為人大代表的應盡之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法治保障不可或缺。”全國人大代表、合陽縣黑池鎮五豐社區黨總支書記雷溫芳說。
“我將繼續重點關注‘三農’領域的司法政策,引導村民不斷增強法治意識。”雷溫芳說,希望有關部門聚焦鄉村綜合治理、致富產業發展、農產品銷售、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在“十四五”期間制定出臺更多有利于“三農”發展的司法政策,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記者 甘甜 孫鵬 屈荔鵬)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