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三秦健兒的運動盛宴,更是一場群眾廣泛參與的體育盛會。
省十七運,三秦兒女四年一度的體育盛會,第一次走出關中,在塞上名城榆林舉辦。
6月10日10時,在米脂縣楊家溝革命紀念館廣場,省十七運圣火緩緩點燃。7月10日至30日,榆林市分15個傳遞站點在各縣區進行火炬傳遞。一場“燃”遍榆林大地、傳遞體育夢想和體育精神的圣火之旅激情展開。
火炬傳遞期間,熱情豪邁的榆林兒女,向全省人民展現蓬勃發展的榆林的別樣風采。
一場群眾家門口的運動盛會
“羊肚肚手巾兒喲,三道道藍……今天火炬傳遞到綏德,作為土生土長的綏德漢我特別激動,給大家唱上兩句。”7月19日,省十七運圣火來到火炬傳遞第七站“秦漢名邦”“天下名州”綏德,在收火點“天下第一樓”石牌樓前,市民高宇對著鏡頭熱情放歌。
和高宇一樣為火炬傳遞助陣的,還有綏德縣心連心慈善文藝宣傳隊的演員們。他們用獨具陜北特色的大秧歌、趕毛驢、劃旱船等形式,為現場及電視機前的觀眾,帶來了一場地道的民俗展演。
劉芳是綏德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的一名老師,她主動報名當了一名志愿者。“這一次,全省運動會在我的家鄉綏德進行火炬傳遞。看到大家都積極參與,我也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希望這次運動會圓滿成功,也希望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劉芳說。
火炬傳遞是運動會一項重要標志性活動,文化意義濃、群眾參與廣、社會影響大。7月19日7時許,省十七運火炬傳遞綏德站熱場歌舞剛剛開演,綏德站火炬傳遞起點處已是人山人海。這樣的場景,不光出現在綏德。在神木、米脂等地,火炬傳遞期間,廣大市民紛紛為火炬手加油點贊,表達對火炬傳遞的熱情。
一個展現榆林風采的大舞臺
省十七運火炬傳遞沿途全程展示榆林各地獨具特色的人文、歷史風貌,融匯陜北民俗文化風情。榆林各個縣區通過制作專題片、參與主持講解等方式,秀出各地的人文景觀和發展亮點。
“石雕之鄉”綏德,火炬傳遞路線串聯起綏德觀云閣、千獅橋、韓世忠石雕、摩崖石刻、石魂廣場等系列地標性建筑,也一并串聯起了民俗文化、愛國文化和深厚的黃土文化,展現著當地的時代風貌。綏德火炬傳遞現場,人們熱情守候在道路兩邊,激動揮舞著手中的國旗和橫幅齊聲吶喊,孩子們的笑臉上畫著省十七運吉祥物“郡寶”的彩繪。各個點位以豐富的文藝演出、獨具特色的地標建筑和別出心裁的路線設計,定格了省十七運火炬傳遞活動中的精彩瞬間。
靖邊火炬傳遞沿途有靖邊霸王鞭、太極拳、大秧歌、健身操等精彩展演,火炬手在震天的樂聲和五彩的舞團中一路前行。佳縣設計了火炬傳遞點位凌云鼎、城墻、旱橋等,讓火炬走過千年古城,走向現代的旱橋,勾連出當地的發展和變遷。榆陽區“九腔十八調”的陜北說書,張揚奔放的吉祥腰鼓等等,讓火炬傳遞成為一場視覺文化盛宴。
榆林各縣區還以此次火炬傳遞為契機,積極推薦縣域美景美食,讓外界更好地了解榆林。
“秦漢明月邊關地”“大夏烽煙統萬城”“億年丹霞時光跡”“小河會議轉乾坤”……7月25日,在省十七運靖邊站火炬傳遞時,靖邊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李京津在電視直播間和主持人一起推介靖邊縣厚重的人文歷史和自然資源景觀,佳句頻出,讓人們在觀看火炬傳遞的同時,深度認識靖邊。
省十七運火炬傳遞,向全省人民提供了一個了解榆林、認識榆林的平臺,也是展示陜西豐厚文化底蘊和追趕超越風采的重要窗口,為營造濃厚省運氛圍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次凝聚人文和體育精神的火炬傳遞
“人”是火炬傳遞的關鍵元素之一。省十七運火炬傳遞標志正是用烈焰和鎮北臺元素勾勒出一個打腰鼓者形象。
參與省十七運火炬傳遞的690名火炬手,涵蓋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三八紅旗手”“五一勞動獎章”“五四青年獎章”榮譽獲得者等,既有路生梅、石光銀這樣的先進典型代表,也有群眾代表。
“我是土生土長的綏德人,從小練習摔跤,已經在競技體育領域‘征戰’三十年。很榮幸這次作為火炬手回到家鄉傳遞體育夢想,希望能夠帶動更多綏德體育運動愛好者走出去。”省十七運火炬傳遞綏德站第1棒火炬手楊五林說。
據介紹,省十七運火炬傳遞正是要把時代楷模、道德模范、先進人物、優秀體育工作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脫貧攻堅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工作者推舉到群眾面前。
以火炬傳遞和省十七運舉辦為契機,榆林各縣(市、區)將全面推進全民健身,加快建設體育場館、社會運動場地、公園健身步道、廣場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豐富群眾文體生活,不斷提升城市文明健康水平。
“省十七運火炬傳遞活動以‘精彩省運 傳遞夢想’為主題,以‘塞上風采 盛世省運,激情省運 魅力榆林,駝城圣火 點亮三秦’為口號。我們希望通過火炬傳遞這種形式,讓更多群眾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點燃對體育的熱愛之火。”省十七運籌委會副秘書長、群體部部長韋軍說。(記者 霍海澎 張樂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