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鳳翔區政協主席蒲儀明實習記者 劉楠 攝
□ 記者 牛小寧 通訊員 劉紅霞
在這碩果飄香的季節,記者走進寶雞市鳳翔區政協主席蒲儀明的辦公室,共話收獲感悟。談吐間,他樂學睿思、勤勉盡責的工作態度讓記者印象深刻。采訪中,蒲儀明言簡意賅、思路清晰,一串串實實在在的履職數據體現了他履新政協崗位后的工作成效。這份“成績單”上密集的履職數據印刻了他忙碌的足跡,展現了鳳翔區政協在推動新時代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蒲儀明說,換屆以來,鳳翔區政協始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引領政協事業航向的“旗幟燈塔”,立足“時”與“勢”,把握“度”與“效”,瞄準“為”與“位”,用心思考、用情履職、用功落實,最大程度凝聚了共識、匯聚了發展力量,用高質量履職成效書寫了優異的“政協答卷”。
堅持黨建領航把牢履職方向
“鳳翔區政協堅持把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貫穿履職全過程、各方面,著力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蒲儀明說,履新以來,區政協堅持黨建引領的工作思路,通過11次黨組會、主席會引領學,10次中心組學習會專題學,4次常委會反復學,1次委員履職能力培訓班集中學,機關周例會常態學等方式,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央和省、市、區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確保政協系統把準履職政治方向、站穩履職政治立場、明確履職政治擔當。通過召開各專委會黨支部成立大會,創新開展“學習強國”百日打卡活動,創建“四優”機關,開展紅色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引導政協委員、政協干部不斷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
把握履職主線深耕主責主業
“人民政協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堅持議大事、抓大事,緊扣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履職盡責。”蒲儀明表示,鳳翔區政協自覺在區委工作大局中謀劃和推進政協工作,始終與區委、區政府保持目標上同心思考、節奏上同軸運轉、工作上同向協力。圍繞“鳳翔小吃”產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西鳳酒城產業融合發展、鳳翔撤縣設區城市風貌提升開展專題調研4次,圍繞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視察協商2次,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建設萬畝高粱基地”開展集體督辦重點提案2次,為發展出力、為民生建言。及時新建調整委員工作室6個,開展“協商在田間、委員建諍言”委員工作室特色活動23次,積極探索“小板凳”協商等形式,讓委員建言有機會、出力有舞臺。選派45名委員擔任民主監督員,民主監督載體得到不斷拓展和豐富。
深化讀書活動凝聚思想共識
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政協委員開展讀書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讀書+履職”相互賦能?鳳翔區政協在不斷探索創新中交出了高分答卷。
蒲儀明介紹,鳳翔區政協扎實開展“閱讀一本好書、強化‘兩支隊伍’、練好‘三把刷子’、增強‘四種能力’、走進‘五個現場’”讀書活動,為委員履職賦能“充電”,為黨的二十大凝聚共識。通過各專委會、界別活動組建立線上微信讀書群,定期推送薦讀書目;舉辦“為您推薦一本書”讀書心得分享展,構建委員全覆蓋、系統齊發力、交流有深度的讀書環境;開設“誦讀經典 閱見鳳翔”誦讀專欄,組織委員以視頻分享形式先后推薦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喜雨亭記》《大秦帝國》等經典文章和書籍。舉辦“學習弘揚秦雍文化 助力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覽千年東湖 誦蘇軾詩文”等讀書交流會5次。設立新華書店、圖書館2個委員讀書沙龍基地,推動“書香政協”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
優勢作用凸顯唱響政協聲音
“要發出‘政協好聲音’,就要不斷放大政協工作的張力,提高政協工作開放度,讓政協工作實現倍增效應和乘數效應。”蒲儀明說。
鳳翔區政協聚焦政協職能,緊扣實踐所需,在疫情防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重點工作中發揮優勢、主動作為,增進共識、匯聚力量。委員在疫情防控期間累計捐款捐物40余萬元,機關干部全員參與周末“益”起來公益活動。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共向省市提交社情民意信息38篇,其中,省政協辦公廳采用3篇,省級領導批示2篇,市政協采用2篇。2篇調研報告得到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并被《鳳翔信息》轉載。146件提案辦結率、滿意率均為100%。鳳翔政協微信公眾號推送宣傳報道135篇,向中、省、市報送工作動態信息120條,其中《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光明日報》采用29條,省級媒體采用57條,市級媒體采用68條。截至目前,鳳翔政協微信公眾號總閱讀量超過15萬人次。精修文史資料,鳳翔區政協被評為“全省政協文史工作先進單位”,編撰的文史資料《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東北競存學校鳳翔辦學簡史》被評為“全省政協優秀文史資料圖書”。區政協用勤勉履職的工作實績交上了新一屆政協合格答卷。
面對新時代、新使命,蒲儀明表示,區政協將用政協智慧繪就最大“同心圓”,用政協擔當鍛造工作“硬實力”,用政協聲音凝聚“向心力”,以優異的工作成效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