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里,寬闊的柏油馬路兩旁綠樹成蔭,太陽能路燈佇立道路兩側。遠處果紅葉綠,將秋日的黃土高原渲染得生機勃勃。近日,在位于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甘井鎮,一幅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甘井鎮位于北緯35度左右,海拔800米以上,是種植蘋果的優生區之一。
10月10日,甘井鎮果農雷相民(左)在果園觀察蘋果生長情況。(范德元 攝)
“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們鎮上的蘋果就暢銷海外了。”回憶起過往,62歲的甘井鎮果農雷相民頗為自豪。然而隨著蘋果產量不斷增加,“多的不好,好的不多”逐漸成為陜西蘋果面臨的一大困境。
“技術跟不上,市場也不行,一畝地不算人工,都要虧500元以上。”雷相民說。2012年起,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甘井鎮蘋果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也成為當地果農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如今,站在甘井鎮型莊村的一個蘋果示范園前,一幕幕新奇的場景映入眼中:自動化的滴灌和施肥裝置,果樹株距由3米縮至1.5米,4米的寬闊行距更利于大型機械的進出……“除了疏果、套袋、摘果等,幾乎前期的管理都不用人工了。”種了近40年蘋果的雷相民不由感慨。
技術升級,抗風險能力也要跟上。“近年來,鎮政府增加了3個防雹點,免費為果農提供防雹網,并引入農業保險,進一步提升了果農抗風險能力。”甘井鎮果業專干郝繼龍說。
蘋果示范園面積達2000多畝的麻陽社區是甘井鎮蘋果產業發展的縮影。“我們社區立足蘋果示范園,運用生物工程技術,走出了一條生態循環經濟發展之路。”麻陽社區黨支部書記梁登昌介紹。
依托蘋果示范園,麻陽社區將修剪蘋果樹產生的廢棄枝條重新利用,用于菌菇生產和有機肥生產,建起了香菇培育大棚和肉鴨養殖基地。同時,社區黨支部通過項目引進、技術培訓、提供原料、吸納用工、入股分紅等途徑,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目前甘井鎮共有5家蘋果示范園、5個冷庫。全鎮蘋果種植面積已達6萬畝,產值約4億元,冷庫可存放蘋果達1100余萬斤。
10月10日,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甘井鎮果農迎來蘋果收獲季。(范德元 攝)
線上銷售也成為拓寬蘋果銷售渠道、助力果農增收的方式。“近年來,我們搶抓網絡銷售機遇,采取訂單式、定向式銷售,每年線上交易額高達700多萬元,發往全國的快遞超7萬件。”甘井鎮黨委書記屈明軍說。
種了近40年蘋果的雷相民如今早已住上寬敞明亮的新房,一雙兒女也已順利就業。閑暇時,他去蘋果示范園交流學習新的蘋果種植技術。望著遠處的果園,他不禁感慨:“啥叫鄉村振興,咱老百姓都過上這好日子就是振興。”(記者 雷肖霄)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