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獲得感”
是城市文明的試金石
對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來說
一出門周邊都是便利店、餐館等場所
是日常生活中頗具幸福感的事情
2021年10月、2022年8月
全國首批、第二批城市一刻鐘 便民生活圈試點名單公布 其中,我省西安市、渭南市 寶雞市、銅川市、漢中市成功入選
什么是
“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為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
圍繞“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議題,省政協將于11月8日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會議由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承辦。屆時,將邀請部分省政協委員、黨派團體代表、專家學者與省政府有關部門、基層代表一起,共同就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協商建言。
5月份以來,
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
圍繞“推進城市一刻鐘
便民生活圈建設”議題
先后深入西安、寶雞、咸陽
渭南等地開展專題調研,
赴湖南省進行學習考察。
多次召開情況通報會和座談會,
征集會議交流材料25篇。
圍繞“推進城市一刻鐘
便民生活圈建設”
我省做了哪些努力?
取得了哪些成就?
跟著省政協調研組一起來了解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把推進便民生活圈建設作為穩經濟促消費的重要抓手,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
建立了由省商務廳牽頭的省級便民生活圈建設工作聯系機制,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和情況通報會。
省商務廳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扎實組織開展試點城市申報和建設驗收工作。
各試點城市政府積極作為,建立協調機制和工作專班,制定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明確具體目標任務,出臺配套支持政策,試點建設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城市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建設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統籌協調需要加強
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社會資本參與不充分……
綜合前期調研情況來看
當前主要存在
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統籌協調需要加強
目前,省級便民生活圈建設的組織保障和運轉機制還不健全,各職能部門的職權責邊界需進一步厘清。各相關部門開展的民生配套項目審批缺乏統籌、溝通協調不夠、建設進展緩慢,沒有形成整體合力,綜合效應發揮不明顯。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特別是缺乏各級財政投入,省級層面目前僅靠商貿流通專項資金,難以滿足建設需要。城市綜合配套能力不足,商業綜合體項目提升和改造速度緩慢。社區營商環境需進一步提升,土地、稅收等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基層社區復合型人才缺乏。
三、社會資本參與不充分
社區商貿流通改善項目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對社會資本吸引力不大。目前,我省便民生活圈建設運營模式相對單一,多以政府投資為主,社會資金和金融機構參與積極性不高、投入比例偏小、發揮作用有限,而各級政府專項資金支持不足,導致整體上建設資金短缺。
四、業態短板比較突出
社區商業缺乏統一法規和制度約束,業態布局與城市規劃結合不緊密。菜市場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基礎保障類業態網點布局不合理,餐飲等品質提升類業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品牌化、規模化的連鎖企業入駐率較低,連鎖商業網點“小、散、弱”的現象比較普遍。
五、基礎設施相對薄弱
中心城區市政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商業業態比較成熟,但多受土地空間限制;新建社區規劃層次高,基礎設施完善,但成熟商圈數量少、規模小;老舊小區基礎設施陳舊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社區商業設施建設標準不高,城市智能快件箱等便民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現有快遞驛站、便利店等普遍存在網點散、硬件不全等問題。
六、新技術新設施應用不足
社區商業和服務主要仍以線下為主,大數據、5G、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和設施應用不足,社區智慧化建設短板突出。便民服務小程序、綜合服務信息平臺等建設供給滯后,各業態線上線下聯動融合發展不夠。平臺企業少,社區電商(社區團購等)發展潛力還未充分挖掘。
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
是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重大舉措
對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
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我省該如何建設
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調研組提出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11月8日,敬請關注
省政協“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月度協商座談會!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