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制造業是大國經濟的“壓艙石”,對推動經濟增長和提高就業質量至關重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根基,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則是實體經濟的核心。在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我省各領域產業工人備受鼓舞。大家表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是黨的二十大確定的一項重要工作,作為產業工人,就必須肩負起助力國家發展的責任,高質量、高標準完成生產工作,把畢生所學用到重大技術裝備攻堅克難上來。
“推進新型工業化,一線產業工人必須挑起發展重擔。要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同做好當前工作緊密結合,充分運用組織、企業提供的平臺,努力成為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工匠,為企業發展、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貢獻力量。”大國工匠、全國勞動模范、中國中鐵一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高級技師白芝勇說。
作為一名測量工高級技師,白芝勇從業23年來,始終堅守在國家測量行業第一線,由他負責的50余條國家重點鐵路、高速鐵路的測繪成果全部一次性通過驗收。此外,他還組織和參加了豎井定向測量系統應用等關鍵技術攻關,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工程精密測量水平的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白芝勇表示,作為黨和國家多年培養的技術人才,自己要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將工匠技能傳授給更多人,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讓更多年輕人掌握技術技能,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貢獻青春和力量。
“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新型工業化的有效助力。十年來,我國在高鐵和軌道交通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從交通閉塞到朝發夕至,我深感光榮與自豪。”全國技術能手、西安鐵路信號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技師陳坤耀說。
作為一名鐵路交通行業的產業工人,十年來,陳坤耀先后參與了國內主要干線鐵路、高鐵和多個城市地鐵信號裝備的生產組裝工作,親眼目睹了我國高鐵和軌道交通的巨變。
在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陳坤耀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將更加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發揮自身技能優勢,持續做好“傳幫帶”工作,為企業培養更多技能人才,努力做到為一域增光、為全局添彩。
十年來,我國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技術創新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更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助推器”。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獲得者、中車長江集團西安公司首席技師王永智表示,隨著工業轉型發展,產業工人也必須與時俱進,從生產型工人轉變為知識型、創新型工匠,緊跟產業鏈更新和國家發展,新時代的產業工人,一定是知識型和技能型的復合型人才。
作為一名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一線技能工人,在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王永智倍感振奮、備受鼓舞。他說,在今后工作中,將充分利用勞模創新工作室平臺,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入現場解決疑難問題,開展新產品研發和技術攻關,讓我國鐵路運輸裝備更安全、更高效,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新型工業化’‘制造強國’‘質量強國’這些關鍵詞,為新時代產業工人指明了前進方向。”陜西省勞動模范、陜建安裝集團焊工王亞軍說。
王亞軍表示,作為一名生產一線的焊接工人,在今后工作中,將繼續秉承“敢啃硬骨頭、善打攻堅戰”的精神,認真鉆研焊接技術,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努力加強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應用,在實踐中探索,不斷提升施工效率。同時,努力做好“傳幫帶”,把好手藝傳下去,為企業培養更多優秀的焊接能手。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