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關鍵在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在剛剛閉幕的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對過去五年我省著力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取得的成果進行了總結,也對新的一年持續改善民生增進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出了部署。
省兩會勝利閉幕,代表委員們也陸續返回工作崗位。大家一致表示,要切實把省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就業優先 穩住民生基本盤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去年以來,我省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城鎮新增就業42.9萬人,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81.9%。
“強化多方協同聯動,確保就業政策落地。”省人大代表、陜西鴻金鵬飲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新發建議,落實職業能力培訓和見習補貼等政策,以及“一人一檔”“一生一策”精準幫扶舉措,動員研究機構、企業單位、工業園區、行業主管部門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方便。發揮民營企業容量大優勢,拓寬就業保障渠道,以優惠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多接收大學生就業,為社會穩定多作貢獻。發揮政府作用,整合人才招聘信息,搭建直招大學生“一站式”服務平臺,建立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由學校統一派遣的社會托底保障制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對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的部署中提出,增強就業幫扶和職業技能培訓成效。
省政協委員、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惠朝陽深感責任重大。他說:“加強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對推動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惠朝陽表示,職業院校將更加緊密地與經濟社會結合,與普通高校聯合組建科技創新團隊,強化工藝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服務,適應社會多樣化需求,強化對就業前培訓、在職培訓、再就業培訓及其他職業培訓的實施能力。培育供需匹配的產教融合服務組織,開展人才需求預測、職業生涯發展研究及信息咨詢,促進產教信息互通和資源互補。
兜牢底線 托起城鄉幸福生活
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過去五年著力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時提到,以推動就業創業帶動群眾增收,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收入差距不斷縮小。
作為來自基層的省人大代表,扶風華泰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小娟感觸很深。她說,這些年,自己見證和經歷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感到非常幸福。這次參加省兩會,更讓她對未來信心百倍。
“省兩會圓滿結束了,會議取得的成果給了我百倍的信心和極大的鼓舞。”趙小娟說,“我將全面宣傳貫徹省兩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兩會提出的奮斗目標,立足為‘三農’發展服務,發揮基層民營企業代表優勢,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新的偉大事業,不斷示范帶領群眾在發展鄉村產業中實現持續增收。”
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兜底線,托民生,要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對涉及民政事業的多項工作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這為我們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定了目標、加了油、鼓了勁。”省政協委員、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說。
戈養年表示,近年來,陜西省出臺30多個政策文件,未成年人保護的政策制度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未成年人權益保障不斷加強。下一步,省民政廳將與人大有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推動相關法規制度出臺,同時建好建強基層關愛服務保護陣地,提高各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覆蓋率和建設水平,打通關愛服務“最后一公里”。
守護健康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過去五年,我省加快建設健康陜西,國家醫學中心建設積極推進,國家兒童(西北)區域醫療中心落地建設,建成養老機構及服務設施1.7萬個,人均預期壽命從74.68歲提高到78.1歲。
新的一年,我省將繼續推進健康陜西建設,圍繞“保健康、防重癥”優化新冠病毒感染防治舉措,認真落實“乙類乙管”實施方案,擴容提升、優化配置醫療資源,提高分級接診救治能力和重點人群健康服務水平,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要加強縣級公立醫院床位、設備配置,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省人大代表、商南縣縣長劉華說,“要保持農村合作醫療繳費標準相對穩定,減輕農村家庭經濟負擔。”
擴容提升、優化配置醫療資源,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
省政協委員、安康市中心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趙明莉表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是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是緩解老百姓“看病難”問題的重要舉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省兩會精神,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進一步增強醫院服務能力,持續推進分級診療和優化就醫秩序,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就醫需求。(記者 王佳偉 鄭斐 李羽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