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動西安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閻良區委書記、西安航空基地黨工委書記、西安航天基地黨工委書記牛愷,高陵區委書記張水利,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張興華分別介紹了相關工作情況。
閻良區、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緊抓“北跨”戰略機遇保障航空航天戰略項目順利推進
牛愷說,2023年閻良區、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全力推進全省“三個年”和全市“八個方面重點工作”,緊抓“北跨”戰略機遇,打造空天產業與精密制造“雙鏈雙集群”。保障航空航天戰略項目順利推進,推動公共實驗、生產集成“雙平臺”建設,壯大空天部件制造集群;加快產業社區建設,堅持“人城產”,覆蓋航空航天全鏈條,構建“門對門”產業配套;看好目標園區,找準目標企業,加快產業導入。
同時,幫助企業發揮制造紅利,延伸生產場景,推廣制造能力,全力提升產業規模,建立“空天銀暉專家庫”,入庫220名退休人才,發揮老專家、老學者、老工匠作用;實施“1+15+15”招才引智行動,1場“人才峰會”,15場“英才航空行”,15場“企業校園行”,讓人才活水源源不斷涌入;按照“一中心、三廊道、多節點,設施全域化”,建設1個全民健身中心、3條運動廊道、42個運動小廣場;加快推進6條特色街區,沿街老舊物業,外部形態重建,內部結構重構。
高陵區:打造渭北綜合交通樞紐率先突破“南北聯動”“擁河發展”
張水利說,2023年高陵區鞏固提升與經開區合作共建成效,主動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和“雙中心”北跨科創走廊,加快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互促,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整體邁上新臺階;攜手國際港務區共同推進產城融合、板塊聯動,打造“一帶一路”濱河企業總部和國際產能合作區,在“南北聯動”“擁河發展”上率先突破;聚焦對外交通快速化、區域交通便捷化、城鄉交通一體化,全力保障和推進一批融入主城、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互聯互通工程,打造渭北綜合交通樞紐,以骨干路網的全面提速,牽引全市板塊有機聯動。
同時,促進營商環境優化,發揮集“謀、選、招、落、服”于一體的“大工業”機制作用,采取專班化推進、清單化管理、陪伴式服務,重點抓好以西安航投人工智能制造智慧產業園項目為引領的重大項目,夯實“北跨”產業根基。深度結合“三個年”活動,推動項目謀劃往“高”攀升,項目管理向“質”進軍,項目儲備以“量”蓄能;聯合國際港務區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全面推進渭河高陵段“城中河”改造,打造集生態、景觀、功能于一體的渭河高陵段綠色廊道,更好支撐產業發展,彰顯城市“生態顏值”“人文價值”。
經開區: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實現海外倉建設“零的突破”
張興華說,2023年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實施汽車、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電子信息4大主導產業倍增計劃,培育百億強企方陣,打造千億產業集群,構建支撐現代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實施精準招商、資本招商、全員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凝聚招商合力,拓展招商眼界,強化要素保障,用大招商推動大發展;實施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全年安排市級重點項目103個、總投資2655億元;爭取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大科學裝置在渭北地區布局;實施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加速中國海智計劃基地建設,培育一批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支持西北有色院爭創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引導陜汽等企業設立創新聯合體。
同時,推動高鐵新城全域納入自貿協同創新區,加快中歐合作產業園、綜保區渭北協同產業園等開放平臺建設;發展加工貿易、跨境電商、商業保理等開放型經濟,全年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3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638億元、增長16%以上;支持區內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推進國際商標注冊和國際產品認證,實現企業海外倉建設“零的突破”;推動西銅一級公路城市化改造、北客站樞紐工程二期、涇渭新城鐵路專用線等重大交通基礎項目建設;加快7所新建和改擴建學校建設,推動涇渭新城三甲醫院、紅會醫院、開元大劇院等項目交付運營;開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全年市場主體總量增長8%以上,全年新增市場主體數量達到2.7萬戶。(記者 艾莉)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