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席記者 李榮)3月27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全省自然保護地監督和生態監管能力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積極進展,引導各地不斷探索生態文明發展路徑,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成效顯著,全省自然生態系統總體穩定向好。
在自然生態監管工作方面,省生態環境廳以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生態保護紅線等區域為重點,不斷強化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扎實推進秦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把涉及秦嶺的生態環境問題作為重點內容,定期調度、重點督辦,推動中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涉秦嶺問題按時徹底整改。緊盯飲用水水源地、尾礦庫、危險廢物等重點領域,全力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隱患,確保區域生態環境安全。完成2015—2020年陜西省生態環境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形成評估報告及生態問題清單和保護修復監管建議清單。推進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在全省初步布設572個生態質量監測樣地并完成樣地核實工作。
2022年,我省漢中市城固縣、鎮巴縣,商洛市商州區、柞水縣榮獲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寶雞市麟游縣、漢中市寧強縣和安康市嵐皋縣榮獲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目前,全省共有16個縣(區)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9個縣獲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我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已初步形成陜南、關中、陜北有序布局,不同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發展定位的區縣共同推進的創建格局,在全省打造了一批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鮮活案例。去年,省生態環境廳將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納入生態保護縱向綜合補償范圍,對獲評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榮譽的縣(區)給予專項資金補償,極大地提高了各地創建的積極性。
據介紹,我省將切實做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強化秦嶺生態保護監管,積極推動秦嶺區域生態監測網絡建設。強化自然保護地內遙感監測發現的破壞生態環境疑似問題的核查、整治,緊盯中省生態環保督察等涉及自然保護地以及生態恢復治理等突出問題,扎實推進問題整改。持續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組織開展第二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遴選工作。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推動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任務實施,編制《陜西省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