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趙婧 實習記者 馬尤翼)4月12日,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礦玲等對《中共陜西省委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省委一號文件)作深入解讀。
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近日發布的省委一號文件對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共九部分41條。”孫礦玲表示,抓好糧食生產是“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2023年,我省要守好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任務”,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500萬畝、產量保持在240億斤以上。
我省將加快良種選育推廣,堅持自我培育與引進相結合,發揮楊凌種業創新平臺作用,針對不同作物、不同區域重點培育3至5個高產、優質、抗逆品種,配套建設集中連片的小麥、玉米、馬鈴薯、水稻、油菜良種繁育基地,提高供種保障能力。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確保4327.56萬畝耕地保護任務不突破,劃定的3379.4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分區分類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采取任務到縣,自上而下編制項目方案,結合組織項目實施,鼓勵推行政企合作、國企代建模式,整區域推進、集中連片建設旱澇保收、高產高效的糧田。
此外,我省還將優先支持糧食主產縣申報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項目,省級財政加大對產糧大縣的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力度;完善糧食生產補償機制,重點投向糧食主產區;發揮鄉村振興產業銜接資金作用,大力支持產糧大村購買新型農機具、建設糧食烘干設施、組建農機服務隊,發展代耕代種的全程社會化服務。
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要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促進就業增收和經營增效。”孫礦玲表示,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我省農業系統將通過建體系、搭載體、育主體、提質效、配要素五個舉措促進產業振興。
據介紹,今年我省將加快構建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動能。一方面,堅持縱向延鏈,推進優勢特色種養業全鏈條升級,鞏固提升9個省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水平,促進全鏈增值。另一方面,推動橫向建群,聚焦區域優勢特色,推進規模化、板塊化、集群化發展,形成聚集效應。
此外,還將通過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壯大,讓大企業頂天立地、小場社鋪天蓋地,加快構建起農業現代化經營體系。突出龍頭企業培強梯隊,實施龍頭企業梯次培育工程和規上企業倍增計劃,省級培育一批規模以上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市級注資組建農業投資集團,縣級組建農業投資發展公司,打造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
“文件中提到,要統籌強化黨的領導、資金投入、金融服務、人才支撐、城鄉融合五個方面‘政策保障’,健全多元投入機制。”孫礦玲表示,2023年,我省要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探索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體制機制及產品、服務模式創新,實施金融機構與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結對幫扶行動,用好“銀行行長+產業鏈長”機制,提升現代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質量。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行動,持續深化鄉村振興“十縣百鎮千村”創建工程。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