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陜西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2023年陜西省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任務》日前正式印發,圍繞落實國家2023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系統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更加注重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協同推動,加快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
著力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積極推行“實際工作+實際居住”落戶的戶口遷移政策,加強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應用,6月底前實現所有類型戶口遷移業務“跨省通辦”。
擴大公辦學位供給,深入推進“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鼓勵將隨遷子女納入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范圍;推動企業為農民工繳納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保險,鼓勵有條件地區開展持有居住證人員在居住地申請低保或低保邊緣家庭認定,鼓勵有條件城市將市政運行、教育醫療等領域非戶籍常住人口住房、收入困難家庭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
推動消除年齡、戶籍等不合理就業限制,不得以年齡為由“一刀切”清退大齡農民工;通過勞務協作輸出、公益崗位安置等進一步挖掘就業崗位,2023年完成農民工補貼性培訓20萬人次;實施縣域農民工市民化質量提升行動,為農民工提供居住證辦理、衛生健康、就業創業等綜合服務,完善配套設施和社區治理體系,加強搬遷群眾就業和生活適應性培訓。
持續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和形態
全面加快“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建設,高起點推動西安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研究制定2023年推進都市圈建設重點任務清單和項目清單,印發加快推進西安都市圈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推進西延、西十、西渝高鐵和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引漢濟渭、東莊水利樞紐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關中地區城鎮及周邊達不到“高能耗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的企業退出,支持寶雞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加快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建設,協同推動黃河流域礦區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試點及延榆鄂高鐵力爭三季度開工建設;提升西安同渭南、銅川、商洛、楊凌協同發展水平,印發《西安—咸陽一體化國土空間規劃》,謀劃建設西安—咸陽產業轉移示范區;支持西咸新區提升拓展放大秦創原總窗口功能,打造“三器”示范樣板;支持漢中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加快延安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和商洛生態康養之都建設;加快安康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建設;支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楊凌示范區深度融合發展。
扎實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推進縣城補短板強弱項,開展省級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試點示范;指導富平縣、三原縣、岐山縣開展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示范;通過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省級專項資金、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企業債券、金融機構信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縣城建設,創建15個左右縣城建設示范縣。
促進縣域經濟提質增速,舉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優化落實“一縣一策”事項清單,統籌抓好特色經濟、聯農帶農經濟、集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統籌抓好基礎設施體系、商貿物流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社會治理體系構建;全力推動100個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年度完成投資100億元;持續推進已納入省級特色小鎮管理清單的9個小鎮建設,開展第二批納入全省特色小鎮管理清單申報評審工作,小鎮總量達到20個左右。
大力提升新型城市建設和治理現代化水平
擴容提升、優化配置醫療資源,落實好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16條措施,推進鄉鎮(街道)消防站所和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推進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持續推進人防重點城市開展指揮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和人防“六個一”工程。
提升城市宜居品質,指導市縣加快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指導市區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全年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2萬套(間),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016個;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快建設示范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爭取國家兒童友好示范城市試點獲批實施,實施城市文化新空間建設行動。
加快推進以千兆城市、國家超算中心為重點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全省新建5G基站1.8萬個,實施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高標準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管理工作,扎實開展西咸新區國家級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持續深化安康市、延安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支持寶雞、榆林等首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建設,持續開展“五社聯動”基層社會治理試點,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
積極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開展產業園區與周邊安置社區“兩區共建”,支持有意愿落戶城鎮的搬遷群眾落戶,繼續開展搬遷群眾生活方式適應性教育培訓。
制定印發《支持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西咸接合片區深化改革創新的意見》,指導楊凌示范區、富平縣、武功縣等開展先行先試,及時復制推廣典型經驗做法;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
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創建200個“美麗宜居示范村”;實施“整縣推進”試點行動,建設現代宜居住房2000套;有序推進30戶以上自然村(組)通硬化路、鄉鎮通三級公路,實施農村供水規模化發展和小型工程標準化改造。
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持續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強鄉村義務教育學校師資力量,加強鄉村兩級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實施鄉鎮(街道)區域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依托縣城、重點鎮布局建設一批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支持有條件地區開展城鄉供水一體化和千噸萬人供水工程建設。
強化城鎮化要素保障
實施“三秦英才”引進計劃和特殊支持計劃,支持西安建設國家“3+N”人才聚集平臺,繼續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項目組織方式,著力解決人才住房、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需求。
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在試點地區全面推行工業項目“標準地+承諾制”試點,實施城市有機更新、低效用地再開發,持續加快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制定印發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
健全投融資機制,啟動企業投資項目“可承諾事項+并聯審批+事中事后監管”改革試點,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REITs)等模式,依托“秦信融”平臺開發建立陜西省項目建設融資服務系統,推動各類產業投資基金支持相關行業發展,常態化推進項目融資。(見習記者 陳鏘)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