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建設教育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就建設教育強國發表重要講話,為我們在新征程上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胸懷“國之大者”,善謀“黨之大計”。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學歷教育到類型教育,聚焦教育事業發展,省級各民主黨派積極建言獻策。
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推動教育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而據全國中小學教師調查顯示,教師在非教育性社會事務與政府部門檢查工作上的負擔占比90.37%,明顯高于在專業發展、行政事務上的占比。
“各類活動交叉重復、布置頻繁,影響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占用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導致教師無力提升專業教學技能,教學能力難有突破,影響教育教學質量。”民革陜西省委會建議,應切實減輕學校師生非教育教學負擔,清理規范各類“進校園”活動,對上級組織安排的“進校園”活動,做到不層層加碼,堅決防止違背教育規律、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活動進入校園。關注教師發展需求,為教師建立民主、和諧、開放的需求表達渠道,營造師生和諧的學校氛圍。優化延遲退休政策,探索對高級職稱55歲女教師延遲退休政策進行調整,本人提出申請,是否延遲由學校拿出意見,釋放學校崗位空間。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整體發展、加快校際均衡發展、保障群體公平發展、加快民族地區教育發展。
近年來,我省持續開展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和科技賦能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結合實際來看,還存在硬件和教育教學實際不匹配,現有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整合、利用力度不足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民盟陜西省委會建議,應加大基礎教育數字化建設的宣傳力度,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整合利用地市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平臺和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優質資源,依托現有校園寬帶和已建成的錄播教室、同步課堂設備,在城鄉、校際間積極推廣“名師課堂、名校課堂”等網絡同步課堂教育,推動校際間課堂教學互聯互通,讓鄉村孩子也能享受到科技的福利,獲得優質教學資源,看到更遠的世界。
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認為,還可充分發揮名師效應和示范作用,以名師引領教學全程,打造“名師教、名師引”的學習環境,以“教、研、培”一體化、常態化為指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展開協同備課、在線教研、專題講座等,輸出獨具特色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類似“傳、幫、帶”持續性地參與縣域學校的教學教研,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專業能力、師資活力,培養校本骨干教師,打造一支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門13日聯合發布《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逐步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近年來,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民進陜西省委會認為,應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社會契合度,提升培養質量。可通過項目、土地、稅收、金融、信用等優惠政策激勵企業深入參與校企合作,推動校企合作的互利性、穩定性和持久性。同時,在文化建設、專業設置、課程安排、師資交流和學生培訓方面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支持職業院校聘請企業工程師、技師和高級技工擔任兼職教師;建立以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企業和學校共同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使所建專業更好地反映市場變化和需求。
6月12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會暨教育強國戰略咨詢會上表示,要繼續把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作為斬斷貧窮代際傳遞、夯實中西部發展基礎、積蓄中西部發展動能的戰略抓手,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合作和交流。
聚焦高等教育對外開放,致公黨陜西省委會建議,出臺陜西省中外合作辦學政策和相關管理制度,從申請、審批到設立、管理、評估,對合作辦學全過程、全方位把關,提升我省合作辦學質量;對對外開放滯后的高校出臺扶持性政策,政策上向省會外其他城市高校傾斜,號召關中地區合作辦學機構與陜南、陜北地區高校“結對子”,建立“一對一”聯系幫扶機制,推進我省高等教育對外開放全面鋪開。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