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維維 孔引娣 記者 張涵博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重點解決市縣政協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的問題”的重大任務。今年以來,陜西貫通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補齊短板、強化弱項,努力推動基層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支持下,全省各級政協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破解“兩個薄弱”問題初見成效。
黨委重視增動力
9月的三秦大地,秋高氣爽,碩果累累。根據省委年初印發的《陜西省2023年度督查檢查考核計劃》,省政協辦公廳聯合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成立9個督查組,由省政協主席、副主席帶隊,深入全省10個市、25個縣(市、區),召開座談會21場,走訪政協機關、委員工作室等74個,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重點督查中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意見》和陜西省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若干措施》等貫徹落實情況,全面了解市縣政協在堅持“創新機制比增設機構更重要、激發活力比增加人員更重要”,有效破解“兩個薄弱”問題、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中的創新做法和務實舉措。
2021年12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印發后,陜西省委迅速跟進,于2022年9月20日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引導市、縣(市、區)政協把破解“兩個薄弱”問題的著力點從簡單增設機構向挖掘創新潛力、完善機制、優化制度轉變。《若干措施》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扛起責任、強化舉措,營造支持政協工作的濃厚氛圍,為不斷開創全省協商民主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制度保障,這對政協工作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推動。
“解決‘兩個薄弱’問題的難度非常大,但政協工作抓得好,干部有擔當。”在西安市政協的會議室里,省政協第二督查組成員、省委編辦副主任繆金華感觸頗深,“相信政協未來一定會更有作為。”
政協主動有作為
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為破解“兩個薄弱”問題提供了制度保障,更讓政協深切感受到政治有地位、建言有機會、出力有舞臺、履職有底氣。如何持續做好破解“兩個薄弱”問題的“后半篇文章”,全省各級政協一直積極主動探索實踐。
2022年4月13日和18日,省政協兩次召開座談會,邀請6位剛卸任的市政協主席和9位新任市政協主席,圍繞推動解決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深入交流、共商良策。
2022年5月31日至6月10日,省政協組織3個調研組分別深入8市16縣,召開座談會27次、聽取96個市縣政協情況介紹、發放調研問卷234份,并對部分市(區)進行書面調研,實現了全省所有市縣摸底調研全覆蓋。
創新機制比增設機構更重要、激發活力比增加人員更重要,這是省政協經過全面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后得出的結論。為此,省政協著力引導市縣政協在提振精神、創新機制、提升素質、改進作風上下功夫,以務實舉措切實推動市縣政協工作從注重“說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形成哪些成果”“達到什么效果”轉變。不僅如此,各級政協還堅持把作風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專項行動、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等,真正將“勤快嚴實精細廉”落實到崗位上、體現在工作中,全面樹立政協新風正氣。
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在市縣貫徹落實得怎么樣?2023年9月11日至19日,省政協9個督查組對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若干措施》情況進行督查。
“我們始終以提振精神、創新機制、增強活力、改進作風為主攻方向,深化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有關規定要求,積極破解‘兩個薄弱’問題。”9月13日,省政協第七督查組在渭南督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情況,渭南市政協主席王曉軍向大家介紹道。
本次督導調研結束后,省政協及時對近幾年破解“兩個薄弱”問題的工作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從中不難看出,全省市縣政協工作的政治導向更加鮮明了、中心意識明顯增強了、創新活力充分釋放了,隊伍建設成效顯著,精神面貌也為之一新。
同心協力譜新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七次親臨陜西,給予極大的政治關懷、思想指引、奮斗感召、精神鼓舞,引領陜西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揮政協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作用,深化專門協商機構建設,推動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指出。
“省政府將努力營造良好環境,支持政協委員參政議政,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持續鞏固和發展政府與政協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共同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貢獻力量。”省政府主要領導在省政府省政協領導第二十次聯席會議上表示。
省政協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重中之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引導市縣政協把該干的事干好、把擅長的事干成。各級政協全面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健全完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貫徹落實機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通過黨組會領頭學、主席會研討學、常委會專題學、專題培訓全員學、委員工作室常態學等,不斷夯實理論基礎,筑牢‘兩支隊伍’的信仰信念。”合陽縣政協主席牛曉虎向省政協第七督查組介紹了深化學習方面工作。
“各位省、市、縣(區)政協委員:11月10日9:00,西安市未央區政協開展提案辦理協商暨‘回頭看’活動,屆時將在‘秦商量’正式協商,圖文會商室進行圖文直播,請大家踴躍參加,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11月9日,這樣一條短信發送到了全省各級政協組織領導干部及政協委員的手機上,這正是陜西省政協立足專門協商機構定位,推動破解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的機制創新。得益于“秦商量”協商議政平臺的投入使用,實現了三級政協組織、四級政協委員同一平臺聯動履職,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協商模式全面創新、工作流程深度再造、議政格局全面優化。
“什么是‘1+3’?”在咸陽市秦都區,省政協第四督查組成員問道。
“這是我們探索建立的基層履職新模式,指的是各街道設立1個政協工作聯絡組,打造委員讀書、‘秦商量’基層協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3個委員履職平臺,街道政協工作聯絡組依托3個平臺開展工作。”秦都區政協工作人員積極釋惑。
立足專門協商機構定位,市縣政協蹚出機制建設“新路子”,助推政協工作從“有形”走向“有效”。銅川市耀州區政協健全委員工作室運行制度,推行“六有四規范”工作機制,實現了運行規范化、服務常態化;寧陜縣政協建立了微課堂、微論壇、微協商、微建議、微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五微體系”,推動政協協商有效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寶雞市金臺區政協注重從“小切口”開展“微協商”,圍繞群眾身邊的、高度關注的熱點堵點問題,組織各方面對面交流,方便快捷解決問題。
奮楫揚帆風正勁,勇立潮頭譜新篇。黨委重視、政府支持、政協主動、各方配合的政協工作良好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全省政協組織要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的戰略部署,抓住事關政協工作全局的關鍵環節,在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進一步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不斷增強統戰功能和廣泛凝聚共識、健全政協民主監督機制上求突破、開新局,努力在西部地區政協組織中發揮示范作用。”省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徐新榮說。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