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北京記者 唐冰
關鍵年,春已至。三月的北京生機盎然、萬物勃興。
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開幕前,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副院長陳怡平委員鄭重佩戴好出席證,登上從駐地開往人民大會堂的客車。
2023年,秦嶺陜西段環境優良面積達99.3%;黃河流域水環境質量達到歷史最好水平……談起陜西加強秦嶺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陳怡平深有感觸地說:“秦嶺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從政策方面來看已經比較完善,現在面臨的主要是深層次問題,也就是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這就需要科技先行,通過科技力量及平臺建設加強秦嶺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多年來,陳怡平用數據監測探索秦嶺生態保護科學規律,帶領團隊研究黃河流域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路徑。今年全國兩會,他希望搜集、尋找更多推動秦嶺和黃河流域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案。
此刻的中國,正從新的歷史起點上踔厲奮發——走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正邁出堅實步伐。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新的歷史坐標上,一系列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將在這一年發生,“中國號”巨輪繼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吸引著世界的目光。據統計,有近3000名中外記者報名采訪全國兩會。
14時許,首場“委員通道”在人民大會堂開啟。9名來自不同界別的委員面對記者,講述心愿和心聲,傳遞溫暖與希望。
“就在現在,‘奮斗者’號正在爪哇海溝進行下潛作業,開展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合作。”
“期待大家有機會坐著火車到青藏高原,領略祖國大好河山,感悟青藏鐵路精神,感受蘊含的高原鐵路力量。”
“我們相信政策給力、個人努力、服務助力,就一定能夠推動促進就業工作走深走實,惠及更多群眾。”
服務大局、議政建言,委員們以昂揚的履職狀態傳遞出自信和力量。
萬人大禮堂內,主席臺帷幕正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光彩熠熠,分列兩側的十面紅旗鮮艷奪目。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前來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當習近平總書記邁著堅定步伐步入會場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15時,大會開幕。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代表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舉辦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遠程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界別協商會、對口協商會、專家協商會、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等各類協商活動94場次,共5087人次參加、1602人次發言;
創新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創辦“委員科學講堂”,開展“科普萬里行”活動,組織委員面向青少年、基層群眾等舉辦科普講座、法治宣講等44場次;
開展全國政協黨組成員領題調研、主席會議成員專題研究和專門委員會調研視察考察等138項。委員參加全國政協視察考察團組17個、202人次,參加81項專題調研、600多人次……
過去的一年,人民政協事業展現新氣象、新面貌,委員們用陣陣掌聲,抒發心中的強烈共鳴。
2023年,全國政協創新開展了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受到廣泛好評。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立足民生關切,發揮優勢專長,深入基層為民服務、排憂解難,將履職初心書寫在三秦大地上。
“過去一年,我多次深入糧食生產一線了解群眾訴求與期盼,把他們的心聲帶到會場上、寫進提案里,一些建議得到了落實。”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昝林森委員說,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有效激發糧食主產區政府、群眾,以及糧食生產企業的積極性,今年將就糧食保供和農資穩價提出相關建議。
開幕會結束后,走出會場良久,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崔亞麗委員仍難掩心中激動:“倍感振奮!今年我主要關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相關工作,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家庭醫生能否實現簽約和履約服務。希望能通過新的互聯網大數據工具,打造智慧全科家庭醫生服務模式,讓家庭醫生服務覆蓋到更多百姓生活中。”
“常委會工作報告務實全面,一個個數字背后凝聚著全國政協開展的大量調研和工作,從政治協商、建言資政、民主監督到凝聚共識,都充分體現出人民政協發揮制度優勢,為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的政協貢獻。”九三學社西安市委會主委王曉萍委員表示,接下來的幾天,將帶著使命感和責任感,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委員們一道共商國是、積極履職。
陜西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潔委員曾連續呼吁加快檢察公益訴訟立法。2023年9月,制定檢察公益訴訟法被納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一類項目;同年12月20日,全國人大監察司法委作為牽頭單位已正式啟動立法項目;今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表示,《檢察公益訴訟法(建議稿)》目前已形成。
“作為一名司法工作者,我期待早日與這部法律見面。同時,也希望持續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作出貢獻。”高潔表示。
天安門廣場上,紅旗獵獵;新征程上的中國,前景壯闊。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表示,今年的全國兩會必將立足新方位、描繪新藍圖,開辟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局面。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