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玲委員。 記者 孫鵬攝
過去一年,全國糧食產量1.39萬億斤,再創歷史新高。
保障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各地區都要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責任。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必須踐行好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始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對于新時期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具有深遠意義。”全國政協委員、臺盟陜西省委會主委陳玉玲說,今年全國兩會,加快構建我國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是她關注的主要話題之一。
陳玉玲說:“建議深化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糧食與農業部門政策協同,引導糧食種植結構調整,發揮大型國有糧食企業的引領、帶動和示范作用,加快推進產業新舊動能轉化,同時加快壯大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建立優質糧油新產品開發、產品推介、展銷和市場拓展的供應鏈運行機制。”
在走訪調研中,陳玉玲發現,一些地區存在倉容閑置與不足并存的結構性矛盾,部分倉儲設施嚴重老化,進出倉效率低;基層庫點小而布局分散,縣級以下糧食儲備庫點設施設備水平相對較低,導致糧食應急保障體系不健全。
對此,陳玉玲建議,打造現代化糧食儲備應急保障體系;建立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協調聯動機制,完善輪換吞吐協調機制,健全上下連貫順暢的溝通協調對接機制;完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動態發布各層級糧食應急保障企業名單,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科技當家,地能生金,要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到實處,還要依靠科技支撐。陳玉玲表示,糧食主管部門應引導整合行業創新資源,加大對糧食產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推進糧食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引導糧食企業向科技化、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優化糧食產業鏈條,減少流通環節,降低糧食產業流通成本;推動人工智能在糧情監測、無人工廠、智慧物流、線上銷售等場景的應用示范,加快推動我國糧食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記者 李羽佳)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