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關系千家萬戶,牽動著每一個勞動者的心,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
如何提升大學生就業適崗能力?如何讓就業困難群體就地就近就業?如何進一步提升就業服務質效,助推高質量充分就業?今年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們懷揣群眾心聲,帶著對就業問題的深度思考,紛紛建言發聲。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大學生就業面臨新挑戰。一些大學生就業適崗能力與市場需求存在差距。”1月16日,省政協委員、省中華職業教育社副主任王彥平表示,高校要加強大學生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其就業適崗能力。
“高校要注重理論教學,也要加大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投入,提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王彥平建議,加強校企合作,通過崗位微專業訂單式培養、合作開展科研項目等方式,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了解企業,熟悉工作流程和規范。同時,組織學生參加職業體驗活動,幫助學生明確職業興趣和職業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技能訓練。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力辦好民生實事。其首要任務就是著力穩就業促增收。”省人大代表、西安市蓮湖區桃園路街道勞動一坊社區黨委書記周建玲表示,在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方面,應通過家門口就業服務驛站和零工市場,為靈活就業人員與用人單位搭建高效便捷的對接服務平臺。
“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家門口就業服務驛站建設,為就業市場供需兩端提供更加高效精準的對接平臺。”周建玲建議,要從增加就業崗位、優化就業服務、強化技能培訓等方面發力,促進就業困難群體就地就近就業;多渠道搭建招聘平臺,做好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跟蹤幫扶,持續開展人社服務進校園、進園區、進社區等活動,多元化開展直播帶崗、社區“職”通車等特色活動,助力重點群體高質量充分就業。
“職業技能培訓是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技能水平不適應崗位需求矛盾、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支撐。”在省政協常委、新山海源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元彬看來,我省應加大《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陜西省加強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16條措施》等文件實施力度,指導各地圍繞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分層分類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發展先進制造業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就業擴容提質的重要渠道。”李元彬建議,針對制造業企業招聘用工需求及緊缺職業(工種),盡快出臺陜西專項政策措施,加強先進制造業企業用工監測,動態更新企業名錄及用工需求清單,鼓勵人力資源企業提供高級人才搜尋、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記者 屈荔鵬)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