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在西安市長安區神禾塬萬畝優質糧食生產基地作業(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邵瑞攝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隨著氣溫逐漸回升,我省小麥由南往北陸續返青,正是春季田間管理的最佳時機。田間地頭,農民搶抓農時做好春耕春管,農技人員在一線指導技術、培訓農民,各種高科技設備、智能化農業機具紛紛“上崗”。新技術、新方法大顯身手,希望的田野上生機勃勃。
建良田:筑牢豐收“地”基
3月12日,在咸陽市涇陽縣橋底鎮的一處高標準農田,麥苗碧綠,長勢良好。一根根一人多高的旋轉式噴頭在地里均勻分布,大約10天后,就可以進行水肥一體化灌溉。
“合作社流轉土地8000畝,托管7300畝,共種植糧食1.53萬畝。往年澆地都是大水漫灌,由于農渠承載量有限,所有的地塊灌溉完需要20多天,時間較長,影響產量。”涇陽縣健濰糧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武說,“去年9月,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我們新建了田間噴灌設備,包括200立方米的蓄水池和每隔16米一個的旋轉式噴頭。現在澆1畝地只需12分鐘到14分鐘,比原來省時50多分鐘。以前大水漫灌,1畝地用水70立方米左右,現在只需大約20立方米。水費下降了,人工也減少了。”
“目前小麥長勢很好,基本可以達到一類苗,預計產量不會低。我對今年夏糧豐收很有信心,今后還要繼續種好糧食,力爭種植面積擴大到2萬畝左右。”劉武說。
耕地提質,耕種增效。我省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不斷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做好規劃,集中土地,平整耕地,提升地力,改造用水,加強管護,使越來越多的農田變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2023年,全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30萬畝以上。全省累計在永久基本農田內建成高標準農田1447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0萬畝,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344萬畝。
高標準農田建設夯實了糧食生產的基礎。我省計劃打造20個以上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整建制推進縣,建設5個“噸糧鎮”、10個“噸糧村”,力爭縣有“萬畝片”、鎮有“千畝方”、村有“百畝田”。
施良技:助力減災增產
3月13日,在寶雞市鳳翔區橫水鎮橫水村的一處麥田,幾臺設備正在有序運轉。
“這里是全國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分中心(陜西省)重點監測點。這些設備是幫助農民種地的‘千里眼’,作用可大著呢。”省植保站正高級農藝師文耀東說,“通過智能蟲情信息自動采集設備、田間氣候監測儀等,省級、市級、縣級植保部門工作人員打開手機‘智慧農業云’平臺,就能看到農田監控即時畫面,掌握地塊的蟲情、苗情等信息。”
文耀東告訴記者,該監測點覆蓋同類生態區域5.3萬畝,涉及橫水、田家莊2個鎮15個行政村,可對小麥條銹病、小麥白粉病、小麥赤霉病、玉米黏蟲、玉米螟等病蟲害進行預警,有效指導病蟲害防治。
據了解,我省已經在24個縣(區)建設有96個這樣的監測點,還將繼續爭取資金,擴大建設網點和覆蓋區域,提高病蟲情、土壤墑情、田間氣候自動化監測水平。
農業科技護航春耕生產,農技人員也忙著指導農業技術、培訓農民。
從3月上旬到6月下旬,我省開展為期100天的分層包抓促春管奪豐收百日行動。農業部門組建了8個技術指導組,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培訓,督促指導群眾及時精準落實各項增產技術措施,全力奪取糧油生產豐收。此外,全省各地積極組織開展春季田管培訓活動,發揮專家團隊、科技人員力量,打通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
今年,我省將圍繞主要作物,分區域、分品種制定單產提升方案,分環節、分長勢落實關鍵技術措施,主推玉米增密度、小麥寬幅溝播、大豆全苗增粒、水稻機插秧和機直播、馬鈴薯高壟栽植和增密增肥、雜糧深溝探墑穴播六大集成技術,落實“一噴三防”“一噴多促”兩大田管措施。同時,我省積極探索數字農具助力春耕生產,促進良種良法良機良田深度融合,確保糧食安全。
用良“機”:既高效又省力
農機適配,種糧省力。
春耕時節,走進渭南市富平縣流曲鎮臧村村,綠油油的麥田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綠色的地毯。
田壟旁,村民王增利滿臉喜悅:“我家的8畝小麥行距株距均勻,長勢很好。中農集團陜西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去年播種時用了新款播種機,給我幫了大忙。”
王增利提到的新農機,是我省這兩年主推的小麥寬幅播種機。“去年我們購買了51臺小麥寬幅播種機,每臺享受農機補貼4000元左右,用于富平及周邊區縣的小麥播種。”服務中心負責人張濤表示,用小麥寬幅溝播機具,5項農機作業工序1次完成,相比傳統的小麥播種方式,每畝可以為農戶降低機械作業費35元左右,寬幅播種技術還可以增加作物透光性和透氣性,有效增加作物產量每畝約40公斤。寬幅溝播還可以減少土壤表面的水分蒸發,增強農作物的抗旱能力。
記者從省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了解到,小麥寬幅播種機在我省也叫作小麥“3335”寬幅溝播機,播種時每畝播種量15公斤、深松深度30厘米、化肥3層分施,機械進地一次性完成深松、施肥、播種、覆土、鎮壓5項作業工序,是我省近兩年為了提高小麥播種質量主推的機型。這種農機更換排種器也可用于玉米、大豆等播種,可以實現技術集成,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播種質量和單產,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當前,全省各地春耕有序開展。我省計劃投入春季農業生產農機具32.5萬臺,各市(區)農機具基本可滿足區域內需求。
今年,我省將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機具,提高高端智能農機裝備應用水平,大力推廣玉米精量播種機、玉米密植增產增效技術適用播種機等高性能機械,支持、引導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農機合作社等開展高性能播種機具的示范應用,穩步提高全程機械化和機收減損能力,為全省糧食豐產豐收打牢基礎。(記者 吳莎莎)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