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陜西橘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訓練師倪浩在利用AI系統分析生成工作方案。
互聯網營銷師、民宿管家、研學旅行指導師、寵物攝影師……眼下,一批新奇有趣的新職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年輕人提供了豐富的職業選擇,也折射出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2019年以來,人社部先后發布了5批共74個新職業。此前,人民數據研究院發布《新青年 新機遇——新職業發展趨勢白皮書》,新職業越發受到青年青睞,伴隨新職業的出現與成長,社會對新職業的關注度也在持續上升。
當前,新職業在我省發展情況如何?新業態下誕生的新職業對就業市場有何影響?走上新職業這條“新賽道”,廣大從業者又該如何行穩致遠?
年輕人闖入“新賽道”
入職陜西橘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后,軟件開發出身的倪浩決定考取人工智能訓練師資格證。
“因為我有軟件開發寫代碼的工作經歷,所以在考取人工智能訓練師資格證方面有相對優勢。”倪浩說,他拿到這個資格證后,目前在其所屬的公司主要負責技術工作,常常利用ChatGPT(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對客戶需求進行分析,并生成可行性方案。
“此前工作更多的是通過向AI(人工智能)投喂海量的文本和圖像數據,不斷訓練和調整,使AI模型變得更聰明。”3月27日,倪浩告訴記者,“初期內容主要是訓練,如今我們則是直接將AI模型投入實際應用,讓其幫助我們分析并作出決策。”
正如人工智能訓練師一樣,伴隨新技術而來的眾多新職業,正在悄然改變著就業市場的供需兩端。根據人社部解釋,新職業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中未收錄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已有一定規模的從業人員,且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專業和技能要求的職業。
據統計,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人。新職業、新工種打開了“新賽道”,釋放出巨大的就業新空間,為廣大畢業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就業選擇,同時也為新經濟、新業態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新職業的出現,對高校畢業生來說是一種利好,大學生應該適時轉變就業觀念,積極擁抱新職業的機遇。”在省社科院經濟所副研究員屈曉東看來,年輕人闖入新職業這條“賽道”,本身就意味著就業市場和經濟發展的更多可能,值得肯定和鼓勵。
用戶對于數字化技能的偏好,成為新職業時代的顯著特點。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未來市場新職業人才需求規模可謂龐大,我們應該加大人才繼續教育力度,通過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提升新職業求職者的競爭力。”西安市互聯網協會秘書長楊嘯告訴記者。
為更多人提供職業發展可能
青山疊翠,樹影婆娑,小溪流過,揚起潺潺水聲。在留壩縣紫柏街道小留壩村樓房溝,民宿管家楊金秀的工作就是負責經營別人眼中的“詩與遠方”。
“前些年我在廣東省一家電子廠上班,后來家里老人需要照顧,便回到了家鄉。”楊金秀說,“當時挺幸運的,剛回來就趕上樓房溝民宿招聘管家,我就去應聘了,還參加了內部管家培訓。”
何為民宿管家,楊金秀起初并不知曉,可當她正式成為一名民宿管家,才發現新職業遠比想象中專業得多,插花、茶道、廚藝、管理……樣樣技能都需掌握。“這份工作帶給我的不僅是家門口的一份可觀收入,更是一份體面和見識。”在楊金秀看來,民宿行業是朝陽行業,民宿管家也大有職業發展前景。
新業態催生更多的新職業,也為當前就業市場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選項。
在人力資源市場深耕多年,對于逐漸興起的新職業,西安大秦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鵬有自己的判斷,“隨著經濟發展與人們認知觀念的更新,新職業的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國家不斷認定、豐富新職業目錄,也是在為市場提供更多規范、優質的就業崗位。”
《新青年 新機遇——新職業發展趨勢白皮書》分析指出,近年來,受產業結構調整、平臺經濟興起、青年就業觀念轉變等因素影響,我國職工隊伍整體狀況較之前發生了明顯改變。其中,以新職業從業者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隊伍持續發展壯大。
去年,團省委、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等部門聯合發文,要求進一步加大青年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圍繞30個新職業(工種),每年培訓約2萬人次,改善新興領域青年人才供給結構,助力青年群體高質量就業;有序推進新職業評價,鼓勵地市面向青年群體開展多領域、多工種的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工作,加大青年技能人才評價力度。
以過硬技能擁抱新職業
新職業的產生源于技術進步、產業發展和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應運而生的新職業,也為新增就業人群打開一片就業新天地。
不過,新機遇的另一面也理應被看到,那就是新職業帶來的能力挑戰。
與傳統職業側重強調某個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同,新職業往往需要從業者具備跨學科綜合素質。“人才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是就業市場的‘硬通貨’。”屈曉東認為,無論是求職者還是從業者,都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找到個人興趣與職業發展的連接點,只有個人技能不斷提升,才有能力勝任層出不窮的新職業。
同時,正是因為新職業的新興屬性,不少高校畢業生也在擔心,新職業是否規范?會不會沒保障?
目前,相關部門已出臺政策舉措,從國家層面的《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到省上發布青年新職業培養工作的通知,都旨在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解決后顧之憂。
“政府和社會要繼續做好相關政策引導,做好就業培訓和保障支持,為新職業正規化發展提供指引。”孫鵬坦言,規范化對于新職業發展十分重要,是提高社會對于新職業認可的重要依據,只有新職業規范了、受到更多認可了,才會吸引更多人加入。
省人社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發展需求大、分工細、專業度高的新職業,對于穩就業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我省將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加強政策層面的鼓勵和引導,保障新職業從業者的就業權益,讓新職業更好發揮穩就業的支撐作用。(記者 周明文/圖)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