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唐冰 通訊員 李孟儒
雖已盛夏,但從春天生發的喜悅至今仍在民建安康市委會內彌漫不散。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由民建安康市委會推薦的《關于暢通漢江黃金水道推動“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融合發展的提案》由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郭紹敏提交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這意味著,《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中相關內容的落地實施,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雖已卸任民建安康市委會主委,但說起這件心頭牽掛的大事,時刻關心家鄉發展的提案主筆人王國庫依舊心情激動。
自2018年成立以來,民建安康市委會堅持立足基本職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專業特長,努力當好市委、市政府的參謀助手,緊緊圍繞《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落地實施開展一系列調研,在積極建言資政中,為推動安康高質量發展貢獻民建智慧和力量。
2018年11月,國務院批準的《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正式印發。《規劃》中提到“安康”就達21處。更可喜的是,安康全域被納入規劃范圍。彼時,剛剛成立的民建安康市委會就意識到,這份《規劃》對于安康的開放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里大有“文章”可做。
時任民建安康市委會主委的王國庫還有另外的身份,即同時擔任省政協委員和安康市政協委員。2019年省兩會上,他提出《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落地實施問題,這讓其他委員很是驚訝,有的委員甚至還沒聽說過這個《規劃》。當時,《規劃》印發才兩個月。
2020年1月,王國庫利用做客省政協“委員會客廳”的契機,提出陜西以及安康要積極融入漢江生態經濟帶的建議。與此同時,民建安康市委會和市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也確定了當年調研課題。隨后,10余人歷時5個月,在深入調研、數次打磨的基礎上,一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用綠色理念引領“安康·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于同年9月誕生。
這份長達7000多字的調研報告,凝聚了民建安康市委會及相關人員的心血和智慧。報告從認真總結、立足實際、正視困難等六個方面闡釋,提出一系列建議和措施,得到時任市上主要領導的批示,要求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參閱吸納。適逢安康“十四五”規劃制定前夕,民建安康市委會在調研報告的基礎上,又先后撰寫了《研讀“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思考和建議》《安康“十四五”應加快推進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等報告,其中的許多觀點和建議被吸納進安康市“十四五”規劃之中。2021年,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聯合印發《關于表彰2020年度全省黨政領導干部優秀調研成果的通報》,該報告獲二等獎。
與城市同成長共輝煌。民建安康市委會將《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落地實施視為助力安康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他們組織調研團隊深入基層一線、項目一線,走訪企業、考察環境,廣泛收集信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建議和提案。
安康是陜南“第一門戶”、秦巴腹地璀璨明珠,是絲綢之路的源點、茶馬古道的起點,同時也是漢江生態經濟帶的核心。“打造陜西南向開放前沿陣地,安康應該首當其沖,載體就是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民建安康市委會秉持這個理念,積極助推安康·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先行區和重要節點城市的建設。
針對“安康·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產業發展相關問題,民建安康市委會先后開展了一系列專題調研,如縣域經濟發展、培育優勢產業、推進安康中醫藥產業發展等,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操作性較強的意見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關注和吸納。
一江水牽動各方情。2022年,按照民建中央、民建陜西省委會要求,民建安康市委會組織開展漢江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情況監督調研,報送的《加強漢江水生態保護 推動長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調研報告被民建中央、民建陜西省委會采用。
2023年,民建安康市委會圍繞“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等重點課題開展調研,形成了《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建設難點與對策》的調研報告。該報告分別得到安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批轉。
堅實履職腳步詮釋責任擔當。六年多來,民建安康市委會以履職能力和資政建言品牌建設為抓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通過提交提案、參與政協協商活動等形式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凝心聚力服務安康發展大局。據統計,截至目前,民建安康市委會報送民建陜西省委會參政議政成果共計116件,其中,被轉報采用57件,有4條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國政協、民建中央采用;關于《推動富硒產業鏈建設的思考與建議》經民建陜西省委會以專報方式報送省委后,得到省委領導的批示。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