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6日至6月5日,省第一大氣污染治理專項督察組對西安市開展了專項督察,并于9月11日反饋了督察報告。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作為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部署的重要抓手,推動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提升。截至2024年5月底,《西安市貫徹落實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督察報告整改方案》中的問題已完成整改22個,其余問題整改取得階段性進展。
一、全面壓實大氣污染治理責任,堅定不移扛牢督察整改政治責任
強化政治擔當,堅持把大氣污染治理擺在高質量發展突出位置來抓,全面落實全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工作部署,堅決打贏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
(一)始終將大氣污染治理作為重點突破,扛起政治責任抓整改。將大氣污染治理作為生態環境保護重點攻堅工作之一,定期召開工作調度會議,推進落實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任務。主要領導親自研究,系統謀劃,召開專題會議,邀請大氣污染治理相關專家,研究系統治理的思路和辦法。
(二)緊緊圍繞督察反饋突出問題,健全長效機制抓整改。印發《西安市貫徹落實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督察報告整改方案》,對督察反饋問題逐一明確整改目標、時限、措施、責任單位和督導驗收單位,制定工作調度、核查督辦、驗收銷號等配套制度,全面規范和加強督察整改閉環管理。
(三)壓緊壓實大氣污染治理責任,推進任務落實抓整改。組建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制定“1+3+22”組合工作方案,全力推動“四大結構調整”(能源結構、供熱結構、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實施“五大治理工程”(散煤治理、集聚提升、車輛優化、揚塵治理、工業企業治理),開展“四大專項行動”(工業企業深度治理、重污染天氣應對、夏季臭氧應對、面源綜合治理),打出大氣污染治理攻堅“組合拳”。
(四)充分發揮考核問效導向作用,樹立鮮明導向抓整改。突出大氣污染防治評價指標權重,使各級充分認識到空氣質量改善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聚焦反饋問題、線索處置、工作落實等重點內容,對督察移交的3個典型案例問題追責問責36人次。
(五)推動完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堅持群策群力抓整改。牽頭建立以西安市為召集主體的關中城市群大氣污染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三市一區”聯合預警、會商研判、聯合執法制度,開展清潔取暖提標改造、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等7個方面聯合執法活動,初步形成預警同步、措施同頻、數據同享、問題同治的工作格局。
二、堅持不懈系統推進,全面整改督察反饋問題
堅持優化結構推動轉型,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強力攻堅,精準管控,分類減排,以最佳策略手段取得最大治理成效。
(一)突出系統治污,不斷優化結構調整
一是調整能源結構。2023年全市燃煤消費總量較2022年下降69萬噸。完成中玻(陜西)新技術有限公司煤氣發生爐拆除工作。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擴大清潔低碳能源消費、不斷增加森林碳匯,全市供電能力同比增加,全年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
二是調整城市供熱結構。積極優化供熱運營模式,印發《西安市推進新建建筑使用清潔取暖工作方案(2023-2027年)》,明確新建居民住宅、商業綜合體等必須使用清潔能源取暖。
三是調整產業結構。持續推進高排放企業關停退出工作,深入推進重點行業涉氣企業績效評級“創A增B”行動,全市B級及以上和引領性企業達到43家,同比增長95%。
四是調整運輸結構。推動過境柴油貨車繞行,制定進城貨車分時分區分類等組合管理措施,完成2755輛國三及以下柴貨車淘汰,1258臺商砼車、2720輛渣土車國六或新能源替代,完成230條“綠波帶”道路建設。
(二)突出精準治污,持續強化源頭管控
一是持續提升工業源治理水平。印發《西安市工業集聚提升專項實施方案》,推進中小企業集聚發展,支持傳統優勢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開展全市工業園環境問題排查,強化涉氣企業監管,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二是精準實施污染源減排。突出日間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夜間控制氮氧化物減排,執行錯峰生產、錯時經營。持續開展涉VOCs排放企業低揮發性原輔材料替代。
三是持續加強揚塵污染治理。完善建設工地揚塵管理辦法和標準規范,按照A、B、C三類實施差異化管理。在5000平方米以上建筑工地安裝在線揚塵監測設備,在重點區域道路設置路邊監測站,對重點揚塵源進行實時監測。
四是加大機動車污染管控力度。強化部門聯動,在各重點路段開展常態化道路抽檢執法活動,在物流園區、汽車場站等車輛停放地開展集中檢測,嚴格查處“黑加油站點”,強化機動車檢驗機構、機動車排放檢測線監管。
五是補齊餐飲油煙監管短板。持續推進餐飲油煙在線監測平臺建設,加快1000平方米以上餐飲單位在線監測設備安裝聯網。開展高校食堂餐飲油煙治理專項檢查,規范油煙凈化設施運維管理。
六是突出重點時段重點領域管控。加強煙花爆竹禁售禁放,扎實開展聯合執法專項行動,春節期間空氣質量同比改善明顯。加強秸稈焚燒管控,撥付“煤改潔”運行補貼資金3.8億元,用于農村地區“煤改潔”用戶取暖電量、氣量補貼。
(三)突出科學治污,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一是加強科技投入。完成生態環境類投資約5億元,涉及環境治理、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提升等項目。組織實施大氣污染治理相關科技計劃項目18項,有力支撐了大氣污染治理工作。
二是提升監測能力。先后建成10個工業園區VOCs自動監測站、4個交通污染監測站,129個道路揚塵自動監測站、2000余處工地揚塵監測儀、467個涉農區域煙火監控點位、1260余家工業企業用電工況監管系統等,提升監測能力。
三是強化監管力度。開展西安市“2023利劍治污”專項行動,依法嚴懲各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以強有力的行政司法聯合執法守護藍天白云。
四是推動減污降碳。我市入選全國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和“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西咸新區入選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航天基地、灃西新城、空港新城被納入首批省級低碳、近零碳試點名單。
下一步,西安市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大氣污染治理攻堅部署,全力以赴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持續優化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等結構,著力解決大氣污染治理結構性、根源性問題。持續深化關中“三市一區”聯防聯控,縱深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努力從根本上提高大氣污染治理水平,讓藍天常在、空氣常新,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西安力量。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