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陜西自古是我國中藥材適生區,素有“秦地無閑草”的美譽,是中藥資源大省,發展中藥產業基礎好、潛力大、前景廣。
近年來,我省積極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快實施中醫藥強省戰略,打造“秦藥”品牌。如何進一步提升“秦藥”品牌影響力,推動陜西由中藥材資源大省向中醫藥強省跨越,是省政協委員楊盈周、嚴育斌、吳芳履職的關切點。
以質量保品牌
省政協委員、陜西省衛生健康監督中心二級巡視員楊盈周跟隨省政協醫藥衛生體育委員會到中藥材種植基地、交易市場、加工企業等地,就“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議題進行調研,發現部分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所需的種子種苗處于自繁自用狀況,種質退化、混雜現象嚴重,種子種苗市場管理不規范,種子種苗質量參差不齊。
“質量是品牌的‘硬支撐’,種子種苗是中藥材質量和中醫療效的根本保障。”楊盈周說,目前還存在中藥材優良品種選育基礎較為薄弱、種子種苗專業化繁育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
楊盈周建議,相關部門要持續強化品種培優和品質提升,加大示范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力度,減少化肥用量,加強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減少農藥用量。以有效成分含量、抗病性和中藥材產量作為育種目標,加速選育基因純正、遺傳性狀優良的道地中藥材品種。大力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開展中藥材品種選育研究,從種源上保證中藥材品質,進一步促進臨床用藥的科學性、有效性和穩定性,以高品質中藥材護航“秦藥”發展。
用創新強品牌
“創新是引領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而人才則是創新的根基與核心要素。”省政協委員、西安濟仁醫院院長嚴育斌在調研中發現,我省中藥材資源豐富,但眾所周知的中藥品牌和產品少之又少,中藥材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后勁不足,特別是科研人才嚴重缺乏,導致部分中藥材的藥用價值并沒有得到完全開發,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
嚴育斌建議,進一步加強中藥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建立中醫藥人才專家庫,完善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國醫大師工作室體系,重點培養中醫藥高端研發、制造及現代管理人才和領軍人才,為我省中藥產業發展積蓄核心動力。持續強化產業協同創新,增強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間的合作,加大對重點科研創新項目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進技術集成與成果轉化。加大中藥產品的研發力度,提高中藥產品附加值,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進行產品研發與深度開發,加快研制出高質量、高技術的新藥產品,提高品牌競爭力,助力“秦藥”振興。
擴市場樹品牌
如何拓寬“秦藥”市場、叫響“秦藥”品牌?省政協委員、西安世紀盛康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芳多次前往藥企和政府相關部門,了解我省中藥材市場現狀,并提交提案,為我省中藥產業發展鼓與呼。
“目前,我省中藥材市場政策引領不足、競爭壓力較大,中藥生產企業規模小、產值低。”吳芳在調研中發現,生產規模小、技術基礎薄弱、年產值較低等,是我省大部分中藥生產企業的通病。
吳芳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中藥“龍頭企業”的支持和培育力度,扶優和創新相結合,將我省銷售額過億元的中藥品納入醫保目錄,給予稅收減免或在政府組織的采購招標中適當傾斜,大力扶持有產品、有技術、有市場的中藥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打造我省“秦藥”知名品牌。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依靠地理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加快建設集加工制造、倉儲物流、貿易服務為一體的全國一流中藥材集散交易中心,讓“秦藥”走出陜西。充分利用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合作新機遇,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的交流溝通,努力打造“秦藥”國際品牌,開拓新市場。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