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彥伶
看得見水、望得見山、記得住鄉愁,這是許多現代人所向往的田園生活。
近年來,西安市長安區順應游客回歸大自然的需求,依托秦嶺北麓旖旎的自然風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特色民宿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一泉活水”。
“窗外見山,周末三五朋友相約,擁抱自然,回歸生活本來的樣子,在這里能滿足我所有期待。”8月5日,正在長安區子午街道抱龍村良溪山院民宿賞景的西安市民劉楓欣喜地說。
抱龍村地處秦嶺北麓、關中環線以南,西沿見子河、南靠抱龍峪,自然環境優美。這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過去是省級貧困村。2019年,長安區啟動“花園鄉村”建設,抱龍村作為創建重點村,實現了美麗鄉村的蝶變。
如何立足特色資源稟賦,開拓鄉村旅游新業態?2020年,8個普通農家院落經西安市山水長安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投資改造,變身成擁有四個主題院落和一個就餐區的“云裳花棲”,隨著成功運營,直接帶動了村民和社會資本的投資。
青山疊翠、林密幽靜、小橋流水……良溪山院民宿令人眼前一亮。作為這家民宿的主人,趙坤原本在西安從事網絡相關工作,隨著“云裳花棲”民宿等陸續開業,2020年他返鄉加入民宿行列,成為抱石村最早注冊的本土民宿。
“現在已經建起了2個院子共12間房,入住率較高,對民宿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趙坤介紹說,目前村子不僅形成了“鄉村民宿集群”,還帶動村子周邊區域發展,催生了書茶咖啡、時尚休閑餐飲等一批新業態。
如今的抱龍村將“花園鄉村”建設帶來的環境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立足資源稟賦,采取“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企業+農戶”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著力開拓鄉村旅游新業態,輻射帶動村莊農家樂經營、采摘體驗、休閑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已發展民宿20余家,幫助60多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民宿產業年收入達1200余萬元。
青灰石階,流水潺潺。順階而下,只見魚兒在塘中嬉戲。這里就是獲得西安市“美麗庭院”創意大賽一等獎的諾言鳯庭民宿。和趙坤一樣,諾言鳯庭民宿主人李振亞、熊應珍夫婦也是返鄉創業者。
2017年,李振亞、熊應珍夫婦放棄高薪工作回鄉創業,利用自家老院子打造精品民宿。2020年,他們又創辦了第二個民宿諾言鳯庭,運營兩年多來經營得紅紅火火,不僅帶動周邊經濟發展,還帶動26人實現了就業。
今年40歲的鄭小民是星火村三組村民,之前在城里務工,因家中老人無人照顧,他來到諾言鳯庭民宿工作,年收入8萬余元。
諾言鳯庭民宿負責人熊應珍說:“我們還把村里及鄰村農副產品和手工藝術品通過宣傳平臺展示并售賣給游客,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采訪中,不少村民表示,隨著村民們錢包越來越鼓,鄉風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村民們說起了文明用語,婦女們打麻將的也少了……
長安區民宿協會會長項小羽說,協會自2021年成立以來,積極承辦長安區“鄉村音樂會”等鄉村休閑旅游系列活動,不斷促進會員間交流合作、營銷聯動及抱團發展,提升了長安區民宿產業的影響力。目前,長安區民宿協會會員單位從三年前的30家增至現在的63家,特色民宿已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