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墻體上巨幅的電影海報、廠區各個角落拍照打卡的人群、西影電影博物館豐富多元的展品、咖啡館餐館書店內的光影慢生活……10月4日,漫步在西安市西影路南側的西影電影園區,在一座沒有圍墻的電影制片廠里,記者感受著這個在新時代開放發展的影視企業的脈動。
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影”)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西安電影制片廠。20世紀80年代,西安電影制片廠出品的《老井》《紅高粱》《野山》等電影亮相國際大銀幕,為中國電影捧回眾多國際獎項,成為幾代影迷心中不可替代的經典;張藝謀、陳凱歌、蘆葦、張嘉益等影視工作者從這里走出,至今仍是中國影視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然而,輝煌之后,在影視業快速發展的新時期,西影遇到眾多難題。2016年,西影新一屆領導班子履新后,邁出了改革的堅實步伐。2016年10月,西影啟動對老廠區的提升改造,打破封閉式的圍墻,開始建設西影電影園區。2019年8月,西影按照“無傷痕開發”理念,投資10.3億元,在150畝老廠區基礎上打造的西影電影園區對外開放,承載著西影再次起航。
如今的西影電影園區,已成為包括餐廳、會所、博物館、購物中心等在內的電影主題藝術商業街區。漫步在西影電影園區,記者看到了磚紅色的蘇式辦公樓、攝影棚、洗印車間、置景車間,順著西影的“星光大道”一路緩行,路旁豎立著十幾座電影獎杯主題雕塑,道路兩側還有各種咖啡、奶茶、文創店鋪。廠區各類建筑的紅磚墻上粘貼著巨幅電影海報,人們置身其間,仿佛進入電影世界。
圍繞“電影生活化、生活電影化”理念,西影以“影視+文旅”的跨界融合為方向,用電影基因賦能“城市更新”,將老廠區打造成全國獨一無二的電影藝術化生活空間。西影電影園區內的西影電影博物館、膠片電影工業館、西影藝術檔案館、西影TIME商業綜合體、西影大廈等都與電影息息相關。園區還有免費的露天電影、小型音樂會。豐富多樣的活動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目光,賦予西影電影園區新的活力。每逢節假日,露天電影、音樂節,或是創意市集、藝術展覽、XR電影體驗,吸引眾多年輕人到西影電影園區“打卡”。“影視+文旅”的跨界融合使老牌電影國企在市民生活中重新釋放電影的力量。
“西影沒有拆掉圍墻之前,我們只知道有條西影路,路南邊有個西影廠。現在,拆掉了圍墻,我們能近距離感受西影的輝煌歷史,也能感受西影在時代發展中的種種變化。”國慶假期帶著家人在西影電影園區游玩的西安市民徐凱說。
西影電影園區作為西安首個國家工業遺產項目、陜西省文化產業“十百千”工程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已成為“城市更新”的典范、陜西文化交流的“會客廳”、陜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陜西省影視拍攝基地。西安XR電影產業基地入選我省首批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是人們了解電影藝術、感受電影魅力、體驗電影生活的潮流藝術集散地。
目前,西影確定了以影視為主體,文旅、傳媒協同發展的“一體兩翼”戰略布局。“打開圍墻”的西影日夜兼程,一刻也沒有停歇影視主業發展的腳步,形成了以電影為核心,電視劇、網絡影視、紀錄片多元發展的良好格局,近年來,累計出品影視劇50余部,獲得國內外獎項20余項。西影參與出品的電影《我們的七月》《再見汪先森》《生死交鋒》,電視劇《裝臺》《少年派2》《春風化雨》取得較好的社會反響。此外,西影參與出品的紀錄片《千年陜菜》生動展現了三秦大地的特色美食和人文精神,紀錄片《記黃河晉陜大峽谷》鮮活展示了賈平凹筆下的壯美黃河……這些作品在聚焦現實生活、弘揚時代精神的同時,做到內容創作與時尚表達相融合,讓西部影視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立足新發展階段,西影持續深化“一體兩翼”格局,全面加快西部電影振興發展。他們通過加強西部文學影視改編、設立西部電影研究中心、實施青年電影人才計劃、完善項目投資管理、探索版權運營新模式,構建起全新創作生產體系,并創新研發“漢語電影內容AI輔助創作平臺”,前瞻布局XR電影產業,積極培育文化新質生產力。西影錨定“百年電影企業、百億電影集團”戰略目標,在影視市場中行穩致遠。(記者 霍海澎 李子言)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