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記者從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獲悉:經過7年多的實踐,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圍繞貿易投資便利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重點領域,累計形成716項創新案例。其中,科技創新“五力”新模式、“鐵路運輸艙單歸并新模式”等39項案例得到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通報肯定,88項在全省復制推廣。
近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探索形成全國首家保理公司美元融資業務試點、全國首個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全國首個加工貿易云報核輔助系統等20余項首創性改革成果;打造了國際航材供應鏈服務平臺、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通絲路”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等10余個功能平臺,建設成效顯著。
制度創新激發經營主體活力。自揭牌至今年7月底,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新設經營主體達22.2萬家,其中包含外商投資企業1073家。新設經營主體是自貿試驗區設立前的9倍。
為推動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建設再上新臺階,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結合功能定位,突出特色優勢,建立對標清單、賦權清單和創新清單,爭取更多特色改革創新事項納入商務部“1+N+X”政策支持體系;在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優化提升加工貿易云報核系統方面,發揮陜西自貿試驗區RCEP企業服務中心輻射帶動作用,持續擴大政策的受惠面并加大復制推廣力度;結合產業特色和資源稟賦,提前研究謀劃明年重點工作和創新方向,爭取形成更多首創性、集成式創新成果。
(記者 肖倩 見習記者 張佳儀)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