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9月27日,“奮斗陜西”2024陜西高質量發展巡禮采訪調研活動走進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實地探訪西安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和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
自貿試驗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不僅可以探索新的改革政策和制度機制,形成可供復制推廣的試點經驗,更能夠充分發揮當地優勢,推動區域一體化協調發展。2017年4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運行,成為西北地區首個自貿試驗區。經過七年多的實踐與奮斗,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已累計形成716項創新案例,其中39項得到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通報肯定,88項在全省復制推廣,建設成效顯著。
“奮斗陜西”2024陜西高質量發展巡禮采訪調研活動由華商傳媒集團策劃推出,將持續到年底。
搶抓中國-中亞峰會機遇
全力推進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4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顯示,西安區域在全國57個自貿片區中排名16位,在全國28個內陸型自貿片區中排名第5,比上年度排名均有所提升。
搶抓中國-中亞峰會機遇,聚焦“向西開放”這一主線和“中亞地區”這一西出首站,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以國際空港、國際陸港為支撐,全力推進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和“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在全國率先開展“鐵路快速通關”模式,機坪“直提直裝”模式,建成投用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設立中國-中亞機制秘書處。目前,中歐班列“長安號”開通國際運輸干線18條,實現歐亞主要貨源地全覆蓋,開行數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前列。機場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47條,第五航權航線4條,在全國率先實現中亞“五國七城”通航全覆蓋,初步構建起面向“一帶一路”、輻射全球的客貨運航線網絡。此外,還創新設立西安二手車出口一站式服務中心,并在全省首創“二手車出口+中歐班列+TIR國際公路運輸+保稅+啟運港退稅”業務模式。連續多年,西安區域進出口值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67%左右。
制度創新為核心
39項得到國務院通報肯定88項在全省復制推廣
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圍繞貿易投資便利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重點領域,累計形成716項創新案例,其中科技創新“五力”新模式、“鐵路運輸艙單歸并新模式”等39項得到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通報肯定,88項在全省復制推廣。探索形成全國首家保理公司美元融資業務試點,全國首個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全國首個加工貿易“云報核”輔助系統等20余項首創性改革成果。打造了國際航材供應鏈服務平臺、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服務平臺、通絲路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等10余個功能特色平臺。
制度創新的開花結果,也讓產業發展實現了新突破,自揭牌至2024年7月底,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新設經營主體22.2萬家,其中包含外商投資企業1073家,新設經營主體是自貿試驗區設立前的9倍。為了著力打造西部地區營商環境最好的開放型經濟聚集區,更是在全國率先推出“微信辦照”、24小時自助信包箱等創新舉措,為新設立企業提供免費刻章、免費郵寄、自助打印服務,實現企業開辦零成本,辦事最多“跑一趟”。
他們眼中的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
企業實在受惠民眾真切方便
此次與調研團同行的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改革創新體驗官強宜峰介紹,自貿試驗區之所以有“試驗”二字,是因為它就是為了“政策制度創新試驗”而圈定的特殊區域。在這里,各功能區會不斷地在制度、政策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在試驗區先行試用,一旦適用將會在全省乃至全國進行復制推廣,從而讓企業受益,促進經濟發展。
“‘中歐班列的整車過關’、能源金貿區《構建‘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創新案例、灃東新城‘構建國際智能檢測認證服務機制’以及昆明湖畔的婚姻登記所等,都是各功能區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的成果。而這些成果也使得企業實實在在受惠,民眾真真切切方便。”強宜峰說,通過實地走訪,他發現西安自貿區域的七大功能區幾乎已經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金融、文化、旅游等諸多領域不勝枚舉。“自貿試驗區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正在悄無聲息地影響我們每個人的衣食住行。”
陜西省華東企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任凌秉認為,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進行的貿易便利化改革、金融制度創新、營商環境優化、開放通道建設等制度改革創新舉措,都實實在在帶給了企業發展助力和便捷。“通過貿易便利化改革和金融制度創新,企業能夠享受到更高效的通關服務和更豐富的融資渠道,從而降低了運營成本和融資成本;開放通道建設為企業提供了更多拓展國際市場的機會,特別是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使得企業能夠更便捷地將產品銷往全球各地。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為企業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經營環境,增強了企業的投資信心和經營穩定性。”任凌秉表示,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還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如設立創新基金、提供創新平臺等,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未來,隨著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不斷深入和完善,相信將有更多企業能夠享受到自貿試驗區帶來的紅利和發展機遇。
點位1
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中歐班列“長安號”已開通18條國際干線
27日上午,調研團成員來到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參觀調研了建設情況。
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核心承載地位于西安浐灞國際港,是首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基地。
工作人員介紹,基礎設施方面,西安國際港占地5600畝,設計集裝箱吞吐量540萬標箱、運力6600萬噸,設置集裝箱作業區、快運作業區、特貨裝運作業區、整車貨物作業區四大作業區,建成全國第一個擁有3束6線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全國首個內陸自動化無人碼頭,擁有4.67平方公里的西安綜合保稅區,以及鐵路開放口岸,糧食、肉類、整車進口指定口岸等功能完備的口岸體系,海關監管區面積48.1萬平方米。
“今年2月,中哈雙方合作共建的哈薩克斯坦西安碼頭正式投入運營,依托中歐班列(西安),這里將建成哈薩克斯坦在中國的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工作人員說。
近年來,西安持續推進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探索優化“樞紐對樞紐”模式,持續完善口岸設施,打造多元化國際化開放平臺,進一步發揮西安浐灞國際港作為國家向西開放前沿和陜西對外開放平臺的作用,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加緊密的合作。
十多年來,中歐班列“長安號”跨越山海,從“一條線”到“一張網”,勾勒出一幅連接世界的美麗畫卷。據介紹,自2013年首開以來,中歐班列長安號運營質效逐年跨越式提升,截至2023年,累計開行21405列,約占全國總量的20%。今年1~7月,中歐班列(西安)開行2998自然列、同比增長28.6%,折合3841折算列、同比增長26.1%,運送貨物總重327.3萬噸、同比增長19.5%,目前,向西、向北常態化開行西安至阿拉木圖、漢堡、莫斯科及跨里海等18條國際干線,“+西歐”集結線路達到24條,主要指標穩居全國第一。
點位2
“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為涉外企業提供投資預警、糾紛解決等商事法律服務
2018年6月29日下午,隨著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在西安市揭牌,陜西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建設拉開序幕。
經過多年建設和努力,目前,“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國際商事法庭、第六巡回法庭、最高檢“一帶一路”檢察研究基地、司法部“三個中心”、陜西省高院國際商事巡回審判庭、西安知識產權法庭等高級別的司法審判資源及國際合作組織為核心平臺,引進了多家知名律師事務所以及法律服務機構,已基本形成“一站式”的國際商事法律服務要素體系。為涉外企業提供投資預警、風險評估、盡職調查、糾紛解決等商事法律服務,推動陜西以及西安打造國際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和“一帶一路”具有影響力的法律服務和糾紛解決地。
“截至目前,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中心已參與調解2000余件國際商事爭端,此外,我們還定期將涉外法律服務典型案例匯編成冊,然后在送法入企的時候把這些案例送給企業,讓企業作為一個參考。”27日上午,工作人員帶領調研團成員參觀了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中心,在一間間調解室中,商事調解專業人才成功調解了不少國際商事糾紛,有效解決了國際商事爭端。
點位3
西安國際會展中心:新的城市地標已接待觀眾超500萬人次
西安國際會展中心位于西安城區東北部的浐灞國際港內。27日上午,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外,調研團成員們被造型優美的建筑所震撼。如今,其已成為西安新的城市地標。
浐灞國際港是陜西省、西安市為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而設立的經濟先導區,是陜西自貿區的核心板塊,是大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東部新中心,是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是中國-中亞峰會、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以及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辦地。西安正致力于打造國際會展名城,依托西安國際會展中心,浐灞國際港成為城市會展新格局的核心區域。
工作人員介紹,自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運營以來,已舉辦過數屆歐亞經濟論壇經貿合作博覽會、絲綢之路博覽會、國際車展、茶博會、家博會、高等教育博覽會等大型展會,接待觀眾超500萬人次,已成為中西部地區會展業發展的堅實力量。未來,浐灞國際港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產業聚集區,成為促進西北地區會展產業發展的強勁引擎。 記者 于震/文 陳團結/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