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陜西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專家評審會在西安舉行,西安海關提出的“創新出口貨物區港一體化監管新模式”、西安海關與自貿試驗區空港新城管委會共同推薦的“國際郵件、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三類業務‘一站式’通關新模式”兩項創新案例入選。
近年來,中歐班列(西安)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標連續6年穩居全國第一,隨著中歐班列(西安)的快速發展,西安國際港站快速通關的需求更加突出。“創新出口貨物區港一體化監管新模式”是充分運用自貿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政策疊加優勢,通過將海關與鐵路數據連通,把鐵路安檢前置于西安綜合保稅區口岸作業區,讓西安綜合保稅區內的出口貨物在鐵路安檢、海關查驗放行后,直接運抵西安鐵路中心站搭乘中歐班列出口,有效提升了西安國際港站的貨運流轉效率。
為保障業務順利運行,西安海關與西安國際港務區聯合開發“西安港智慧物流監控系統”,實現了該模式的全流程智能化監管。據測算,出口集結中心試點運行以來,西安綜合保稅區出口通關時效從1.6小時降到0.8小時,降幅達50%。平均每個標箱可節省短駁、報關、堆存等費用約700元。
“國際郵件、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三類業務‘一站式’通關新模式”是以智能化為依托,通過對國際郵件、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作業場地進行場地自動化、設備智能化、郵件信息化升級改造,建立“三關合一”統一管理平臺等方式將海關“監管線”與郵政“生產線”融為一體,有效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通過共用裝卸區、信息錄入室、審圖中心、查驗區、初篩實驗室等功能區域,改變了以往每種通關模式都需要分場作業的方式,實現了三種業務類在同一場地集中申報、同步機檢、統一查驗放行,提高了場地、設備、系統的資源利用率。該模式可實現全流程作業時間將從原來的2天減少至1天,年均通關業務量可超過2000萬件,形成進出境貨郵吞吐量5000噸以上。
(文/記者 馮曉瑞 受訪單位供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