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彥伶
10月23日一大早,曾任大蓮花池街中心戶長的72歲回族老人劉寶英同往常一樣,趕往西安市蓮湖區青年路街道大蓮花池街居民王曉(化名)家中,為其送去熱乎乎的飯菜。“老劉是個熱心人,時不時來到家里噓寒問暖。我視力不好,生活上全憑老劉和老街坊幫助,真不知該怎樣感謝。”王曉拉著劉寶英的手,感動地說。
在蓮湖區青年路街道大蓮花池社區,這樣溫馨的場面十分常見,這離不開蓮湖區青年路街道辦事處一直以來的努力。西安市蓮湖區青年路街道辦事處位于城墻內西北角,轄區常住人口4.3萬人,現有漢族、回族、藏族等17個民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區。
近年來,西安市蓮湖區青年路街道辦事處堅持黨建引領,積極開展主題文明實踐活動,增強各民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9月27日,該街道辦事處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10月23日,記者走進西安市蓮湖區青年路街道中心社區,看到墻上展示著該街辦12個社區的基本情況和黨建品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據工作人員介紹,該中心社區平均每個月舉辦各類活動20余場次,頗受群眾歡迎。
歷史上,西安市青年路轄區有很多民族團結的文化元素,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轄區群眾對這些元素了解甚少。如何用活轄區文化資源,讓民族團結的種子深植人民心中,是青年路街辦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2024年5月25日,在陜西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流展演活動中,舞蹈《石榴花開別樣紅》贏得陣陣掌聲。這支舞蹈是西安市青年路街辦聯合轄區學校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的成果之一。
多年來,每逢傳統節日到來之際,青年路街辦都會聯合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同轄區群眾一起包粽子、做香囊、熬臘八粥,和獨居空巢老人一起吃年夜飯、話家常,將“文化盛宴”送到各族群眾家門口,積極營造“愛老敬老護老”的社會氛圍。
“青年路街道地處老城區,人員結構復雜、文化差異較大,傳統的說教式、灌輸式宣傳教育方法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青年路街道辦事處主任強斌說,面對這樣的挑戰,街辦依托轄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辦好紅色活動、講好紅色故事、深耕紅色教育,把紅色基因融入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中。
“這一戰,孫蔚如將軍與日本侵略者僵持兩年多,成功守住了中條山,把不可一世、妄言三個月占領中國的侵華日軍擋在了黃河北岸……”這是“五老”宣講團成員陳瑞華老師講述孫蔚如將軍抗戰事跡的感人一幕。
據了解,“五老”宣講團是該街辦發揮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和老模范的獨特優勢和作用,深入開展革命歷史教育的方式之一,聽眾累計達5000余人次。每年清明,該街辦都聯合相關部門組織轄區各族群眾在玉祥門烈士紀念碑前舉辦清明祭掃活動,讓愛國主義精神和紅色文化根植于各族人民心中。
“通過參與社區開展的各類民族團結活動,我們對民族團結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了。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傳播民族團結的正能量,鞏固維護好社區民族團結的良好局面。”西安市蓮湖區青年路街道蓮湖路第一社區居民劉新榮深有感觸地說。
西安市蓮湖區青年路街道黨工委書記胡強表示,要以鞏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創建成果為動力,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民族團結,多辦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扎實推進轄區內各民族群眾共同富裕,讓石榴籽“籽籽同心”、“團結花”愈開愈艷。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