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清洗、加工……11月6日,記者走進位于榆佳經開區的佳縣康養食品產業園,只見經過自動化設備的“洗禮”,“紅棗棗”搖身一變成為紅棗片、紅棗醬、紅棗酒等高附加值產品。
在機器轟鳴聲中,一箱箱打包好的產品整齊排列,準備銷往國內外。
看著眼前的景象,佳縣國有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學永不禁感慨:“以前這里還是閑置廠房,現在廠房‘活’起來了,這得益于蘇陜協作項目1000萬元資金的助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從揚子江畔到黃土高坡,相距1300多公里的揚州與榆林,因東西部協作牽手。揚榆協作自2016年底開展以來,結出累累碩果,兩地人民結下深厚情誼,攜手譜寫“山海情”。
佳縣康養食品產業園的標準化廠房便是2019年蘇陜協作結出的碩果之一。
“佳縣是中國紅棗名鄉,但由于市場變化、產業轉型等原因,棗林撂荒、加工滯后、市場萎縮等問題嚴峻,紅棗產業發展進入‘瓶頸期’。”王學永回憶,他一直思考如何讓閑置廠房“活”起來,讓紅棗產業“火”起來。
隨著蘇陜協作深度推進,榆揚兩地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注入1000萬元項目資金打造紅棗產業集群,助推閑置廠房“玩”出紅棗加工“新花樣”。
“我們確定了‘312’發展模式,將揚州產業園、食品產業園和現代農業園3個產業園共計7.8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進行整合,建設康養食品產業園,發展紅棗支柱產業,并建立企業服務中心和產品研發中心。”王學永介紹。
在盤活閑置廠房的同時,該公司還對廠房進行全面改造升級,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生產布局,配備先進加工設備,使其具備現代化紅棗加工能力。
“這1000萬元項目資金并非簡單‘輸血’,而是為了更好激活佳縣紅棗產業的‘造血’功能。”王學永坦言,“我們為入駐企業爭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前3年租金減免,第4、第5年租金減半,對企業購置生產設備按40%進行獎補等。”
針對紅棗產業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導致企業投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佳縣國有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用蘇陜協作項目資金進行資本金注入,幫助企業實現輕資產運營。
“搬進新廠房后,效率提高了,產量增加了,如今我們生產的紫金棗賣到了越南等國家。購置生產設備有政府補貼,我們打算再上一條酸棗生產線。”佳縣紅潤棗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潤紅說。
目前,佳縣康養食品產業園正在建設,榆林市佳寶食品有限公司、佳縣紅潤棗業專業合作社等紅棗龍頭加工企業已經入駐,并建成紅棗凍干保鮮生產線、動物食品生產線、酸棗生產線、雙棗保健酒及油脂提取生產線等現代化生產線。
“普通紅棗10顆還賣不到1元,加工成凍干棗片后,價格能翻幾十倍。”82歲的呂治財是榆林市佳寶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自從公司搬進現代化廠區,他每天都要來廠區看看,“以前廠房環境差,如今設備先進了、環境變好了,我對發展紅棗產業信心更足了。”
產業興,則經濟興。在推動紅棗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佳縣結合“山水葭州·康養勝地”優勢,推動紅棗產品向康養食品方向發展,打造了一批以紅棗為主題的康養基地。
此外,位于黃河“幾字彎”核心區的佳縣充分利用沿黃自然資源優勢,結合民俗文化傳統,深入挖掘紅棗文化,開發了泥河溝、木頭峪、赤牛坬等紅棗文化旅游線路,將紅棗種植園、加工廠、博物館等串聯起來,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記者 李旭佳 通訊員 薛蓉蓉)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