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13.74公里的西安城墻,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也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古都西安歷史變遷的見證者,西安城墻經歷了滄桑洗禮,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長期以來,自然侵蝕和人為因素不斷威脅著這座歷史遺跡的安全。隨著科技的創新和不斷進步,一系列新科技、新方法正應用于高效、科學地保護古城墻的工作中,讓千年古都的知名地標煥發新的活力。
自2023年以來,西安城墻建立了集文物保護、文旅運營、應急管理、防汛指揮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方艙綜合管理平臺,這里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測繪掃描等先進技術,通過關鍵技術突破和重要數據的融合共享,為城墻保護插上了科技翅膀。
護城河是西安城墻外圍環城一周的人工防護河,河寬20米,深8米,是西安城墻重要的文化遺存之一。保持水質清潔也成為西安城墻景區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相比于人工作業,這艘無人駕駛的智能小船不僅清潔效率高,更重要的是,它還承擔著護城河水質監測的重任。得益于先進的傳感技術,小船通過智能監測,將采集的水質數據第一時間傳輸到西安城墻數字方艙綜合管理平臺。
科技的力量體現在西安古城墻保護的方方面面。在旅游管理上,數字方艙綜合管理平臺通過數據實時跟蹤、AI算法精準識別等途徑優化現場管理和調度,保障游客安全。此外,城墻管理人員在聚合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引入了人工智能算法,針對性地開展對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這為城墻的永續保存、數字資產的衍生利用及數據可視化利用打好了基礎。
統籌: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編導:崔月平
記者:孫正好 王佳琳
配音:馮譯霆
片頭制作:夏勇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