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現身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大荔段。近年來,黃河濕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吸引眾多鳥類前來越冬。 通訊員 李世居攝
11月13日,記者從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近日,在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大荔段,工作人員觀測到首批候鳥已經到來,其中有東方白鸛、灰鶴、白琵鷺、反嘴鷸等鳥類。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鳥類遷徙的中轉驛站,南北長150公里,東西寬大多在4公里以上,總面積近4.6萬公頃。觀測統計,在此棲息越冬的鳥類種群逐年增加,近年已超過40萬只。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東方白鸛和黑鸛100多只、大鴇300多只,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灰鶴3000多只。
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候鳥的“先頭部隊”到達保護區的時間比往年稍早,預計11月中下旬達到遷徙高峰。為保障候鳥遷徙越冬安全,陜西提前謀劃布局,多措并舉加大濕地及野生鳥類保護宣傳力度,加密巡查巡護頻次,加強候鳥遷徙信息監測。同時,陜西加大對破壞鳥類棲息地、亂捕濫獵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為遠方來客營造安全的棲息環境。(記者 田若楠)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