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國家重要的戰備儲備物資,對棉花進行公證檢驗,是西安纖維紡織品監督檢驗所的重點工作之一。酷暑時節,檢測人員在50℃以上的庫房里檢驗棉花;寒冬臘月,他們奔波在零下30℃的公檢現場……他們笑稱自己是“反季的候鳥”,他們能吃苦、能奉獻,用一己之力扛起國家賦予纖檢機構的神圣使命。
公檢人不畏酷暑寒冬,檢驗量屢創新高
全國85%以上的棉花產自新疆,對棉花進行公證檢驗,是國家棉花質量管控的重要制度,也是國家賦予專業纖檢機構的神圣使命。因棉花的特殊性,庫房中沒有通風降溫設備和照明設備,夏天最熱時,檢驗人員要頂著50℃以上的高溫連續工作,受熱中暑時有發生。每年9月份到次年春節前最冷的時節,新疆棉花公檢現場溫度最低可達零下30℃,地廣人稀、氣候惡劣,公檢人員則像一群“反季的候鳥”,奔赴公檢一線,每次工作完,都凍得直打哆嗦。“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對棉花進行公證檢驗,是國家棉花質量管控的重要一環,也是國家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容不得半點敷衍。”他們說。
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在30余名公檢人員共同努力下,棉花公檢共完成10173批、52萬噸檢驗任務,檢驗量再創新高。也正是在一個個公檢人的不懈努力下,棉花公證檢驗量連續三年居全國前列,年增幅達30%以上。
創新工作方法,為公檢事業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針對棉花公檢中的難點堵點,西安纖維紡織品監督檢驗所創新了不少解決方式。進口棉包無刀口一直有取樣困難的問題,塑料、尼龍套包等驗訖章也不易加蓋。面對困難,廣大職工集思廣益,通過開包取樣、使用不干膠樣式驗訖章等方式,解決工作中的“疑難雜癥”。
為了填補在特殊環境下開展進口棉公證檢驗工作的空白,西安纖維紡織品監督檢驗所牽頭起草并發布地方標準《進口棉公證品質檢驗工作規范》,對專業纖檢機構開展檢驗具有一定指導意義。此外,西安纖維紡織品監督檢驗所研發的《棉花公證檢驗信息管理系統》,被西安市勞動競賽委員會評為“西安市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優秀成果”,在新疆五家渠、克拉瑪依等實驗室推廣使用,使實驗室運行效率提升20%以上,創造經濟效益750萬元以上。
打造“3+”黨建品牌,提升團隊戰斗力和凝聚力
西安纖維紡織品監督檢驗所打造“3+”黨建品牌,被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評為黨建優秀案例。據悉,公檢團隊在人員配置上采用“黨員示范”“老中青結合”“傳幫帶”等方式,既有王曉明、候惠民、張波等多年奮戰在纖檢一線的老同志,也有李燁、席愛喜、閆珂、秦向東、王宇鵬等業務骨干,還有徐舸倫、馮通等新參加工作的纖檢新兵,公檢人員充分發揚雷鋒同志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敢闖敢拼、開拓創新、嚴格操作、細致負責,確保棉花公正檢驗準確可靠。
正如西安纖維紡織品監督檢驗所負責人所說,“我們會繼續以雷鋒精神為指引,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矢志不渝把雷鋒精神傳承弘揚下去。”今后,西安纖維紡織品監督檢驗所的工作人員會繼續奮斗在檢驗一線,為棉花公證檢驗和纖維制品質量監管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西安力量。
?。ㄎ?記者 孫嘉敏 圖/受訪單位供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