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邁,歲律更新?;仨?024年,在省政協常委會和主席會議領導下,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緊緊圍繞中心任務履職建言,為推動陜西教育科技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夯實思想根基 凝聚奮進力量
這一年,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始終將理論學習置于首位,通過集體學習、研討交流和專題授課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為加強紀律作風建設,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分黨組書記、主任薛建興多次帶頭為分黨組成員、部分黨員委員和參政議政人才庫專家講授黨課,引導大家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推動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全體人員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通過專題輔導、交流研討和警示教育等活動,增強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
這一年,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創新委員讀書活動方式,促進“讀書+履職”融合,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組織委員開展學習交流活動;組織委員在閻良航空基地、省計量院、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等地參觀學習,引導委員拓寬視野,增強履職能力。
凝聚共識,匯聚奮進之力。一年來,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共召開分黨組會議、全體會議、主任會議、報告會、交流活動等24次,開展黨課學習5次。
“專委會注重將理論學習與委員活動相結合,在各項活動中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堅定政治方向。”薛建興說,通過一系列活動有效推動了“讀書+履職”深度融合,使讀書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履職成效。
資料圖:2024年4月,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圍繞“做大做強光子產業,促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議題在西安開展調研。
聚焦主責主業 積極建言獻策
調研如基石,無之則建議難立。這一年,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圍繞“低空經濟”“西安‘雙中心’建設”“光子產業發展”等前沿議題,組織委員先后赴四川、安徽、江蘇和省內多地深入考察調研。
西安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科教資源,具有建設“雙中心”的獨特優勢。2024年7月30日,省政協召開“加快推進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題協商會。為高質量開好這次協商會,會前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組織委員深入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摸實情、查癥結,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務實建議。會上,薛建興作調研情況說明,7名省政協委員作交流發言,共謀西安“雙中心”建設良策。
這一年,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共形成4份高質量調研報告,獲相關省級領導批示5次。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還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多次與相關廳局溝通協商,全力推動集體提案所提建議落實見效。此外,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通過座談交流、協商會議、上門協商、聯合辦文等督辦形式,對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58號、686號重點提案以及第360號提案進行有效督辦,推動相關問題得到解決。
“看到自己提出的提案得到重視并有效推進,讓我更有動力去深入調研提出更多高質量的提案。”省政協委員張濤說。
這一年,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共提交社情民意信息33篇,有14篇被省政協辦公廳采用,2篇報送全國政協,其中《發揮國際中文教育“快速通道”作用 做好我省非遺文化對外傳播》《調整教育導向 培養高質量人才》等社情民意信息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
資料圖:2024年5月,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圍繞“加快推進西安‘雙中心’建設 構建陜西科技創新體系”議題在西安開展調研。
強化服務保障 提升工作水平
一年來,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牢牢將政治責任扛在肩上,通過組織談心談話、交流座談等活動,及時了解委員思想動態,加強思想政治引領。
為提高工作質效,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著力完善委員履職服務機制,進一步明確聯系對象、細化服務清單、規范履職檔案,通過加強制度建設調研協商活動組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全年委員參與各類活動達235人次。
一年來,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精準高效完成了8批次接待全國政協和其他省市政協來陜視察調研協調保障任務,展現了良好的工作作風。
為進一步踐行社會責任,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積極組織委員參與愛心幫困活動,共購買幫扶農產品5萬余元,以實際行動幫助解決群眾難題。
秉持“聚智匯力,共促發展”工作理念,一年來,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通過組織開展委員活動5次,增進委員之間交流與合作;走訪調研委員企業30余家,深入了解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等,真實反映委員意見建議,積極協調解決實際問題。
“參與專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讓我收獲頗豐,不僅提升了履職能力,又深切體會到政協工作的意義和價值。”省政協委員羅義說。
“2025年,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全省政協專門委員會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探索創新做好專委會工作的方法和途徑,進一步提升履職能力水平,繼續圍繞全省教育科技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廣泛凝聚共識,為服務全省高質量發展獻計出力。”薛建興說。(記者 閆智)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