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慧
□ 記者 閆智 通訊員 范承
“2024年,省氣象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深入貫徹國務院《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決策部署,以服務‘四個經濟’為著力點,深化‘三個年’活動,全方位保障生命、生產、生活與生態,圓滿完成全年各項工作。”在省兩會召開之際,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慧向記者介紹了過去一年陜西氣象工作的亮點與突破。
黨建引領氣象事業根基穩固
省氣象局始終將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工作始終,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一年來,省氣象局嚴格堅持“第一議題”制度,扎實推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培訓和黨紀學習教育,舉辦處級領導干部、縣局長和黨支部全覆蓋培訓班13期,累計培訓時長520課時。其間,省氣象局主要負責人還應邀在省委黨校高質量發展大講堂作報告,分享氣象領域發展經驗與思考。
這一年,省氣象局圓滿完成了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春晚西安分會場等重大活動氣象保障任務,收到省委辦公廳等相關部門發來的感謝信24封。憑借出色的工作表現,省氣象局被省政府評為服務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優秀中央駐陜單位,被中國氣象局測評為2024年工作績效“優秀”等次。
“去年,我局深入推進人民氣象事業發源地建設,成功納入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現場教學點。”羅慧介紹,精心打造的“氣象·十二時辰”“氣象君”系列慢直播等文化品牌,已初見影響力。此外,舉辦省市縣三級聯學的氣象大講堂60多期,累計有4萬多人次參與培訓,有效提升了氣象隊伍的綜合素質。
優化環境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
一年來,省氣象局發布氣象預警、預警信號307期,暴雨預警信號準確率達到93%,提前量超過150分鐘。其中,與農業、文旅(首次)、住建(首次)、公安、交通(首次)等部門聯合發布相關風險預警提示共206期,強化預警為先導的“13161”遞進式服務機制,開展直達基層防汛責任人的臨災“叫應”,通過“綠色通道”、精準靶向發布、閃信等發布預警信息1120條,受眾9.22億人次,有效應對了49次天氣過程,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為進一步推進我省氣象高質量發展,2024年,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簽訂《共同推進能源氣象服務保障戰略合作協議》,還邀請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在省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上授課。
在政策法規方面,一年來,省人大通過《陜西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修訂,省政府印發《陜西省進一步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并召開新聞發布會,力推11市89縣地方政府印發貫徹落實《綱要》政策文件。
此外,省政府首次召開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會議、氣象高質量發展和人工影響天氣聯席會議、“氣象+”自然災害防御省級部門專題調度會。推動氣象工作納入省委4個、省政府6個重要文件或重大規劃中。
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是省氣象局的核心職責。一年來,省氣象局不斷優化氣象觀測站網,地面站平均間距縮短至8.6公里;天氣雷達1千米高度覆蓋率提升到74.5%;此外,秦嶺國家觀象臺業務試運行,秦嶺國家大氣本底站已開展觀測試驗。
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氣象發展
一年來,省氣象局發揮國家級蘋果和獼猴桃氣象服務中心作用,服務于現代化經濟體系,并開展延安蘋果產業氣象保障示范區試點建設和冰雹源頭防御,獲全國氣象系統“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十大典型案例。
為提升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水平,省氣象局持續推進西安氣象大數據應用中心業務與科研融合發展;與12家單位聯合開展“數據要素×三年行動”,深度融合開展場景應用,謀劃推動秦創原·西安氣象科技創新基地和秦創原·能源氣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
在推動科教融合方面,省氣象局強化創新平臺能力建設,積極推進秦嶺大氣本底站和氣候觀象臺建設。與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聯合開展科研創新,推動建設氣象本科教育學科。
羅慧表示,新的一年,將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的領導下,開展好人民氣象事業創建80周年系列活動,推動新一輪省部合作,落實《陜西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修訂應急預案,深耕能源、農業、金融、交通、文旅、氣候生態等領域氣象服務,全力以赴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同時,將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與國際氣象合作,推動陜西氣象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