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省政協委員對《關于陜西省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關于陜西省2024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進行分組討論。
委員們紛紛表示,報告數字具體、求真務實、內容豐富、總結全面,準確客觀地反映了陜西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情況,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委員們認為,過去一年,陜西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全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逐季向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王薇委員表示,通過雨洪水綜合利用、海綿河道技術對石川河全流域進行綜合整治,能更好地改善銅川、渭南以及西安等流域內城市的生態環境,造福群眾。她建議,河流流經的各市縣要樹立“一盤棋”思維,統一規劃、區域共治,通過“海綿河床”將雨洪水有效儲存在河道,努力保證河流不斷流,讓良好生態環境為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和和美鄉村建設賦能。
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經濟發展中,陜西在產業鏈布局、人才儲備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劉潔委員建議,加強低空經濟頂層設計,出臺地方性法規、制定低空經濟發展行動方案等;聚焦多樣化場景需求進行全方位強鏈補鏈延鏈,不斷優化低空經濟全產業鏈保障體系。
統籌省級國資預算和國企改革發展專項資金、不斷完善省級金融企業考核政策、積極探索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管理創新,陜西正加速推動地方國有資本轉變為耐心資本。張國寧委員建議,加強特色產業鏈支撐,為耐心資本全面服務我省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平臺和載體;努力構建耐心資本的長效來源機制,有針對性地豐富資本市場產品和服務,為暢通“募、投、管、退”循環提供更好的市場基礎和支撐。
委員們還分別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圍繞加強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創新要素融合、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等主題提出意見建議。(記者 李羽佳)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