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首次提出,要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高校作為三者的交匯點,需要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大量工作。”1月15日,陜西省政協委員、長安大學校長沙愛民做客起點新聞、“學習強國”陜西學習平臺、西部網演播室,圍繞高校建設、人才培養等分享了他的觀點。
“作為省政協委員,我深感重任在肩,圍繞陜西建設與發展進行建言獻策,以及在履行委員職責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開展。”沙愛民說,作為教育界別的委員,結合陜西省教育事業的發展,他既關注學校如何培養好學生,滿足國家發展需求。同時,也關注社會對學校的期待,以及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記者了解到,長安大學以交通運輸工程一流學科為引領,形成了交通運輸、國土資源、城鄉建設三大領域門類齊全、體系完善、優勢突出的學科專業體系,并以其為特點來進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于這些傳統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從高校層面,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科學研究,都要服務國家戰略、服務行業、服務社會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沙愛民說,在公路交通領域,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載運裝備以及信息控制、規劃管理,都向著綠色化、智能化和資源化目標在發展。
沙愛民說,圍繞科學技術的發展,長安大學在智慧公路、智能汽車、交通能源融合等方面做的工作,已經產生了很好的輻射效應,建成了國內高校唯一的“車聯網與智能汽車試驗場”,長安大學被交通運輸部認定為全國首批三大“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之一。“這不僅帶動了社會和行業的進步,也反過來促進了學校的人才培養,包括專業設置及學科建設。”
今年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要圍繞“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沙愛民認為,陜西高校資源云集,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集中交匯點,有基礎也有條件成為三者一體改革、一體發展的最佳“試驗田”,在學科建設方面,應圍繞著新的形勢和發展需求,成立具有前瞻性的學院和研究院。
“比如,圍繞交通與能源科學融合,長安大學成立了能源與電氣工程學院;圍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成立了土地工程學院;圍繞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發展,成立了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研究院,這些都是廣泛倡導的重要領域和方向。”沙愛民說,這些學院的成立無論對推動行業發展,還是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都是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動力和方向。(記者 馬晴茹 楊晏寧 宋洋 惠璇璇)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