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屈荔鵬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造美好生活。今年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圍繞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發展、政務服務創新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共同探討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創新路徑與可行方案,助推陜西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陜西在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生物醫療等領域積累了大量數據。在開放共享過程中,應建立數字產業化平臺,加強服務‘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建設。”省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王嘉寅表示。
隨著時代發展,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正融入一個個鮮活且具體的應用場景,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生機、新活力。
在業務辦理中,如何實現信息共享、高效辦結,是省人大代表、西安市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高級經濟師王小玲最為關注的問題。
結合一線窗口服務情況,王小玲提出關于推進我省數字政府建設、數據賦能基層政務服務的建議,讓老百姓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利。
聚焦文化遺產領域,省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偉提議建設文物數字修復實驗室、數據庫與智慧博物館,融合前沿科技,重塑博物館參觀體驗。
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如何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助力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降本增效?代表委員積極發言。
省政協委員、陜西錦翔飯莊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陶錦翔建議,通過數字化改造助力餐飲企業拓展營銷渠道、降低運營成本、激發創新活力,進而在穩增長促就業、保證食品安全、弘揚中國飲食文化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推動出臺符合陜西實際的數據政策,持續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探索,為中小企業提供公益性數據服務、普惠性數據產品,讓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省政協委員、西安艾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安寧建議。
代表委員為陜西經濟發展出謀劃策,為創新驅動發展加油鼓勁,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努力讓三秦百姓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