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趙婧 張涵博 閆智
懷揣民情民意,履職盡責擔當。省兩會上,郭小衛、王振峰、羅義委員分別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高技能職業人才培養、寫好履職答卷暢談心聲。
發展清單——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郭小衛委員:以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驅動下的新型生產力形態,具有高效、智能、綠色等優勢。”在省政協委員、陜西遠大電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小衛看來,新質生產力源于科技創新,而科技成果轉化則是推動其發展的關鍵力量。
近年來,我省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鼓勵培育新質生產力企業,但部分企業仍面臨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郭小衛認為,陜西作為科教大省,是我國重要的創新高地,應進一步探尋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有效路徑。
郭小衛建議,省級相關部門要定期舉辦科技成果展示會,搭建科研機構與企業間的交流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要加強校企合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攜手開展技術研發與人才培養,打通實驗室與企業合作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郭小衛還建議要完善政策保障體系,為科技成果轉化營造更為有利的環境與條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必將能為我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筑牢堅實根基,更能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民生清單——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鼓勵科研人員與生產一線對接,積極推廣“校招共用”模式,加強“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全面推行“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
王振峰委員:加快培養高技能職業人才
隨著制造業邁向數字化、智能化,“無人車間”“黑燈工廠”逐漸增多,企業在生產效率提升的同時,也減少了傳統制造業對工人的用工需求。立足自身所處領域和行業,省政協委員、西安城市交通技師學院院長王振峰認為,“機器換人”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職業院校必須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加快培養高技能、高素質職業人才。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健全就業招生聯動機制,調整優化學科布局和專業設置,這給我們指明了辦學方向。”王振峰說,“報告里的表述把‘就業’放在了‘招生’前,不再是‘招生就業’。學生來職業院校接受教育,最終目的還是進入勞動力市場,這就要求我們要從適應產業技術升級的角度調整教學內容。”
針對制造業崗位從勞動密集型到知識密集型的變化趨勢,王振峰建議,加強人才供需雙方精準對接,職業院校通過“訂單式”培養等方式,始終保持與產業實際需求同頻共振,并以技能大賽為抓手,堅持學賽共建,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把技能競賽的內容和成果轉化到教學課程體系中。與此同時,學生應以掌握技能為榮,認識到提升專業技能的緊迫性,始終保持對前沿技術的高效學習狀態。
履職清單——
2024年,省政協聚焦產業提質,就全省34條重點產業鏈建設提出81件提案,其中許多建議轉化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和工作舉措。
羅義委員:以高質量履職促進高質量發展
“過去一年,在專委會的組織帶領下,針對低空經濟、光子產業、‘雙中心建設’、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等領域,我參與了近十次省內外調研活動,并先后參加了多次專題協商座談會。”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芯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義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履職成果。
“在調研中,我與其他委員深入企業,走進工廠車間,與企業領導、科研人員、一線工人進行交流。”羅義通過調研,及時思考總結,撰寫多份調研心得,為省政協形成調研報告提供智力支持。
“政協委員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我深感責任重大,同時也倍感自豪。”羅義說,自己去年提交的《弘揚傳統文化 創建“漢唐服飾文化節” 打造西安文旅城市名片》的提案,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認同。“作為一個陜西人,能通過政協平臺,為西安‘打call’,為陜西經濟文化發展出謀劃策,我也深感榮幸。”
羅義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自己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繼續積極參加省政協組織的各項履職活動,踴躍建言獻策,反映民聲民意,努力做到“勤思考、多建言、促落實”,爭做一名優秀政協委員。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