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李榮 記者 樊星
共商改革大計,共謀發展良策。2月18日,渭南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來自不同領域的9名政協委員依次走上報告席,用民生的視角、睿智的思維、鏗鏘的話語,傳遞出追夢路上政協委員的使命擔當。
近年來,渭南市縣域經濟積極向好、整體發展穩定,但仍面臨著“兩極分化”突出、傳統工業重點縣市發展不足、縣市區投資增長潛力不夠等問題。王軍委員代表民建渭南市委會建議,抓住“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機遇,強化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避免縣域產業同質化發展,加快打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性通道,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渭南在強化科技創新方面還存在產業層次不高、創新能力較弱、產業協同程度偏低等問題,要加大研究解決力度。”李永綱委員代表九三學社渭南市委會建議,必須聚力轉型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在強鏈補鏈、自主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產業鏈邁向中高端,不斷提升渭南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多方發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劉麗恒委員代表渭南市工商業聯合會建議,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制定出臺政策措施,鼓勵企業擴大生產、開拓市場。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降低貸款門檻,提高貸款額度,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加大對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如何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楊衛平委員建議,將政務服務鏈條逐步延伸至各工業產業園區,可在園區開設智慧業務服務大廳,或通過園區“一窗辦、自助辦、幫代辦、網上辦、上門辦”等方式,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暢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增強中小民營企業獲得感。
聚焦優化中省財政銜接資金使用問題,欒夢潔委員代表民革渭南市委會建議,不斷優化銜接資金使用,持續增加農村、農民收入,推動鄉村產業、人才、生態等全面發展。加大非貧困地區支持力度,優化地方資金投入,持續發展縣鎮村特色產業,促進縣域協調發展。加大對農業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區域產業初具規模區域的資金分配比例,帶動區域農民群眾流動務工增加收入。
鄉村要發展,產業是關鍵。近年來,富平縣大力發展尖柿產業,柿子產業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如何培育產業新業態,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石華麗委員建議,立足當地資源稟賦,著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全面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增效。加快產業高效融合,統籌縣城“一區多園”功能布局,規劃和建設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區或農業產業園區,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培育和打造產業龍頭。
近年來,預制菜開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快節奏”時代頗受消費者青睞。“大家在享受預制菜快捷便利的同時,背后隱藏的食品安全問題令人擔憂。”連桂英委員代表民盟渭南市委會建議,健全完善渭南預制菜產業發展、生產、流通等方面的監管制度,啟動《渭南市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立法,嚴格市場準入,行政審批部門要對預制菜生產、經營嚴格依法實施分類許可,嚴格依法審查,切實保障食品安全。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關系鄉村的生態宜居和可持續發展。如何齊抓共管,全力推進渭南面源污染治理?雷芳萍委員代表民進渭南市委會建議,樹立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理念,重視和防范面源污染,在全社會推動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結合“千萬工程”總體布局,綜合考量渭南農業產業結構與地理環境等,明確農業面源污染短期、中期和長期治理目標,確保與鄉村振興規劃緊密契合。
圍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吳建萍委員代表農工黨渭南市委會建議,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全面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配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老師。科學配置市、縣、鎮、村四級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更多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和心理咨詢中心,助力打造青少年健康心靈基石。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